第1337章 提前毕业(第2/3页)

当年庞校长被杨锐抡圆了揍的时候,在场的干部都是在任的,如今……如今其实也就过了两年多的时间而已,对机关来说,可谓是记忆犹新。

蔡教授看着几个人互相打了招呼,再咳嗽一声,将刘院长叮嘱过杨锐的话,再说一遍,就问杨锐有什么想法。

会议桌上的几个人也都看过来,他们今天都是来凑人头举手的。

杨锐今天过来,自然是提前沟通过的。

被一群老师盯着看,杨锐显的有些腼腆,等了一会,笑笑说:“我目前已经在离子通道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了,如果能提前毕业的话,可以让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实验室里,这就最好了。”

提前毕业,这是杨锐在前往瑞典以前,就做出的决定。

拿诺奖,总得有一个基础的身份地位,是否大学毕业倒无所谓,但是,颁给在校学生,想必诺奖委员会一定是顾虑重重的。

北大的在校学生竟然能得诺奖,这样的新闻,或许足够奇特,但一定不是诺奖委员会所希望看到的。

他们一直是希望创造一个成熟稳重的颁奖委员会的形象的,并不愿意追逐奇闻。

另一方面,北大对于这样的荣誉也没有兴趣。

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看到的是本校教师获得诺奖——当然,前提是杨锐能获得诺奖。

对于大家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几率性的事了。

另一方面,杨锐再不毕业,学校连课程都不好安排了。

大一大二还有些数学、英语等方面的课程,可以说是给杨锐填一填基础,到了大四,全部都是专业课了,请谁来教杨锐?

杨锐CNS都发的手软了,谁也不敢说自己有这么大的脸,能教他专业课了。

蔡教授早就有此想法了,此刻道:“提前毕业也不是没有先例的,我们举手表决一下。”

于是一堆手伸了出来。

蔡教授点点头,道:“行,杨锐提前毕业的申请就算是通过了,童处长,朱处长,就把杨锐放到上一届学生里分配?”

“可以。”朱处长和颜悦色的道:“杨锐,你对毕业分配的单位有什么想法?愿不愿意留校?”

留校是不逊于去政府部门的好差事,尤其是专精于研究的学生,更是喜欢留校。

杨锐亦有考量,早就应诺了蔡教授,此时毫不犹豫的道:“如果能留下的话就最好了。”

理论上,杨锐其实早就有自建研究所的能力了,就像是他的遗传工程实验室一样,单独的研究所有单独的财务和人事权,比在学校里更自由一些。

但是,自由的背后是更多的事务性工作,也不见得真的就能自由。

再者,像是北大这样的名校,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对于学者来说,是难得的环境。

一个例子能够说明良好的学术环境的重要性,68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尼伦博格,他完成了一项决定性的发现,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证明蛋白质的特性,尼伦博格需要溶解苯丙酸铵。身为生物学家,尼伦博格就去找了自己的同事,同在NIH工作的安芬森。

安芬森在尼伦博格的楼下工作,后来拿了7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但是,尼伦博格去找安芬森的那一天,安芬森并不在实验室,反而有一位年轻的来访者塞拉在实验室里逗留。

塞拉当时做了很多合成肽的工作,于是告诉尼伦博格,苯丙氨酸非常难溶,它在一般的溶剂中都不溶,但能溶解于15%的溴化氢的冰醋酸中……

尼伦博格就此得到了能溶解的苯丙氨酸,完成了关键实验。

然而,事实是,直到数十年后,人类所知的苯丙氨酸的溶剂,依然只有一样——含有15%溴化氢的冰醋酸溶剂。

塞拉做出了唯一的配方。

而他之所以得到这个配方,则是因为他在不久前的实验中,错误的将苯丙氨酸的悬浊液,倒入了错误的溶剂中。并且,塞拉注意到了苯丙氨酸的溶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