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药物效应(第2/3页)

总而言之,大型制药公司就像是大型军工企业,或者大型的能源企业一样,都是具有巨大能量的有机体,他们能够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出的作用,比大多数的亚非拉小国家政府还要强。

但是,大型制药公司同样是复杂的矛盾综合体,它们都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创始人已去,剩下的职业经理人与股东们都很难找出一家独大者,并不是一名董事或者董事长,就能确凿的决定某件大事的。

杨锐更需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才好搭上顺风车。

诺贝尔奖面前,人人平等,除了瑞典。

“杨锐先生,时间到了。”普利策来到休息室,声音平和的说了一句。

杨锐稳稳的站了起来,笑了一下,问:“来的人多吗?”

“大约有60人左右。”普利策说着解释道:“瑞典是一个人口偏少的国家,很少会像是中国那样,一下子聚集很多人。”

杨锐愣了一下,不由大笑。

普利策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不禁有些尴尬。

杨锐咳嗽一声,道:“60人很令人满意了。”

他是准备给研究员们讲解学术问题,能凑一个班的人,就很不少了。不客气的说,如今在国内举行一次G蛋白偶联受体的学术研讨会,能听得懂他在说什么的学者,估计连30个都没有,说的更坏一点,十五个或许都勉强。

王旗固然是抬头就能看见的,能踩着齐膝的血水的走到王旗之下,却是需要勇气和运气的。

60多人,整整齐齐的坐在了一间教室似的会议室里,每个人都有一张椅子,也是摆的整整齐齐的。

是真的整齐。

杨锐站在讲台上,能够看到这些椅子就像是阅兵式似的,横屏竖齐。

而且,不像是国内的讲座,大家会有意的坐开一些,或者偏向于坐在后面。

瑞典人是从前往后,从左向右的挨个坐的,每张椅子都是紧张的挨在一起的。

椅子是折叠椅,所以没有把手,这让组成了大方块的椅子阵略显拥挤,但是,每个人瑞典人都端端正正的坐着,挺胸抬头,既不让自己的位置与众不同,又尽量不与其他人发生肢体接触。

要不是知道这是自己临时要求的,杨锐真当他们是排练过的。

当然,也可以说他们是排练过的,瑞典人从小就是这样集体式管理过来的。

除了阿斯特拉公司的雇员之外,也有几名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前来听课,总共只坐了一排。

杨锐是计划用英语授课的,听不懂的自然就不用来了。

实际上,听得懂英语也不一定要来听,杨锐的讲课内容,与大部分人的研究方向,都没有交集。

“我今天是想来谈谈G蛋白偶联受体,与G蛋白的。”杨锐将讲义摊开放在讲桌上,并不用看,开口就道:“我想先做一个预测吧,到了30年后,用G蛋白偶联受体为靶点的药物,会达到现代药物的总数的50%。换句话说,制药公司以后再开发新药的时候,每两种新药,至少有一款是以G蛋白偶联受体为靶点开发的……”

原本非常安静的瑞典人,突然之间就变的没那么安静了。

作为一个很讲纪律的民族,瑞典人与日本人很像,都讲究不给其他人添麻烦,可是,此时仍然有人忍不住出声,喊道:“怎么可能。”

这并不是问题,杨锐也没有想要回答的欲望,而是继续道:“两款新药中的一款是G蛋白偶联受体为靶点,其实还不够,因为我说的50%是现代药物的总数的50%……但是,我们今天先不谈未来,先谈现在,我们现在能用G蛋白偶联受体做什么。”

杨锐这么一说,大家就安静下来了。

对于制药公司的研究员们来说,“能做什么”是确确实实的干货。

这时候的杨锐,就好像是一个杀猪的。制药公司是做餐饮的。他们需要了解,现在这头猪,究竟是如何分割的,每个部位最适合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