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王旗(第2/3页)

在座的教授,为什么对杨锐深感顾忌,无非就是不愿意北大配套资金给杨锐。

配套的资金不过是百分之二三十的样子,还有在场许多人来分,由此可见,原始状态下的600万美元是多大的一笔钱。

杨锐看着众人的表情,知道众人在想什么,偏偏就是不说。

蔡教授看不下去了,咳咳的两声,道:“杨锐,今天是学术委员会的会议,你是列席成员,就把想说的建议说出来,我们再行讨论也就是了,不要卖关子了。”

“是。”杨锐向来都是很给蔡教授面子的。

他坐着低低头,手放在大腿上,再规矩不过的道:“我的想法其实说起来是比较简单的,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是个很大的范围,做起来是需要较多人手的,我现在重新组成的科研小组,只有4名主要的研究员,加上我也只有5个人,我想要增加一些人手。”

“离子通道实验室目前的编制是有七个还是八个吧。”蔡教授问了一句。

杨锐点点头,道:“但还是不够用的。”

“你想要几个?”

杨锐笑一笑,说:“我的考虑,主要还不在研究员的数量。”

“哦?”

“您知道,离子通道实验室因为建立较晚的原因,一直比较少辅助科研人员,如果单纯论研究员的数量,倒不用急的扩张,但辅助研究员,我觉得是越早得到越好。”杨锐说的比较委婉,但在座的众人一听就明白,杨锐是想要更多的科研狗。

蔡教授几乎是一下子就被杨锐给说服了。

在实验室里,科研狗是一类不受重视又必不可少的人。

科研实验室里,其实有着太多太多的重复性的工作,换句话说,就是有太多太多的脏活苦活需要干了。

科研实验室里的科研狗,就像是律所里的初级律师,或者工地上的小工,他们是最忙碌的一群人,流最多的汗,花费最多的时间,回报则与付出完全不成比例。

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这些工作的职业前景都有着远超现职的好处,就像是工地小工,一旦变成大工就能薪水翻倍,再厉害一点,就能赚到小工三四倍的薪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工作的替代性很强。

比如科研狗,既然连人都算不得,训练起来的成本自然是不高的,通常来说,经过系统的本科教育的学生,稍微练习个一两年,就能相对熟练的工作了,若是有天赋的话,那就更好了,从本质上来说,和大学生士兵之类的差不多,训练时间也差不多。大学生士兵用几年就能退役了,科研狗也能如此。

但是,科研狗固然是不受重视,完全没有,或者数量不足又不行。

从宏观上来说,科研狗有的是,尤其是在北大这样的地方,实验室敞开了收人,几天就能攒一箩筐。

可单就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环境来说,却又不能真的敞开。

首要问题,是离子通道实验室没有硕导博导,所以只能招一些做毕业设计的本科生,要么就是临时工性质的单纯科研狗,这样的效果,自然比不上有系统练习的研究生好了。

研究生的水平高低且不说,服役年限就比本科生要长的多,除了杨锐这样的妖孽,正常本科生要到大三末尾才能用得上,大三年头能用上的,都属于极高端的人才了。相比之下,随便拉一个研究生就能用满三年,若是考博的话,差不多又是三年。六年的士官就是笨如猪,也比普通两年义务兵的专业要强一些了,更不要说专心挑选的情况。

杨锐说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建立较晚”,只是会议上提出的理由而已,实际上是因为他本人没有招募研究生的资格,而在国内,一流实验室的主任不是硕导的是极少的,再过几年,更是绝无仅有的。

而就目前的环境来说,杨锐还是没有招募研究生的资格,许正平等人还是副教授,也没有招研究生的资格,解决方案就只剩下一个了:给离子通道实验室加一名到两名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