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勾引(第2/2页)

这就好像是达尔贝科投稿到美国的普通期刊上,结果被科罗拉多大学不知名教授给拒稿了一样。

学术界内的轰动效果一定会有,但绝对不是期刊社想要的。

从期刊社的角度来说,高声望的顶级学者的论文是多多益善的,而高声望的顶级学者的论文也不是不能拒稿,可要是拒稿的话,他们希望审稿人最好是清楚自己在做些什么。

要是遇到那种审稿人正好太忙或者太懒,结果将审稿交给了手底下的学生来做的坑爹事——此类坑爹事实在平常——那拒稿事件可就有意思了,等于说,顶级学者的论文被狗给拒了,就算圣诞节过的不好,狗也没理由这么爽来着。

也是因为期刊社、审稿人甚至论文发表人有种种顾虑,双向匿名的标准,在学术界向来只是普通学者的专利。

杨锐在世界顶级的期刊社或许还没有特权,但偶尔涉足一下植物学界,得到特权却是自然而然的。

没几天的功夫,竟而有社会媒体,将“张飞蓝刺头”给报道了出来。

于是,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想要采访杨锐,问问他与诺贝尔奖的事情的媒体,才猛然发现,好家伙,怪不得找不到杨锐,这厮原来跑到野外去了。

要说跑到野外也就跑到野外去了,逃避媒体的事,普通人见的少,媒体记者见的还少吗?

但是,正常人跑路,怎么想也不会发现一个新物种吧。

而且,还给新物种起名“张飞”?

你究竟是想隐姓埋名逃避媒体呢?还是勾引媒体去采访呢?

记者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