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西装(第2/3页)

杨山只觉得对方动作利落,立即兴奋的上前交谈起来。

老裁缝面露微笑,不时的点点头,看起来很有派头的样子。

80年代正是西装流行的时代,远比三十年后还要流行,而且,这个流行的时间节点是非常清晰的。1983年以前,国人是不敢穿西装的,尤其是体系内的干部和工人,穿西装的绝无仅有,但是,随着中央领导人带头穿了西装之后,这股风气就一夜之间传遍了大江南北,以至于做中山装的裁缝,不得不改学西装。

就中国的流行文化来说,穿西装的重要性,或许是第一级的。它是一种开放的表征,以至于中国领导人有次身着中山装会见外宾,还被外界疑惑,中国的改开是否要回缩了——回应此事的,是五位常委身着西装的集体亮相。

这次集体亮相,也彻底引爆了中国的西装文化,不仅是年轻人结婚之类的场合会有西装出现,许多人出门都会穿着西装以示正式,就像是杨山老爷子一样。甚至于,还有人穿着西装打篮球,跑步的。

当然,全国人民整齐划一的购买西装,并不代表着西装裁缝,或者品牌西装的产能就会大幅度提高,于是乎,就有两种西装出现在了市面上,以填补空白。

一种是所谓的洋西装,实际上就是国外的二手西装,或者洋垃圾,整船的运入国内以后,或经清洗熨烫,或者就直接销售出去,价格便宜且质量上佳,深受广大人民的喜欢。

另一种就是转行的旧裁缝了。

“黄家裁缝”的掌柜兼师傅,就是转行的旧裁缝,不过,旧不旧新不新的,也就是最近两三年的事。国内原本就没有几个能做西装的裁缝,83年转行的就算老资格了,84年入行的若能拜个师傅,也算是老裁缝了,至于黄家裁缝,虽然是今年入行的,却是做了三十多年的老裁缝,和杨山很是说得来。

一会儿,杨山就确定了要做的样式和布料——样式和自己的一样,布料尽量用好一些。

杨迪倔不过老爷子,只好迂回道:“最起码把杨锐找来吧,量体裁衣,做衣服不量怎么做?您说是不是,黄师傅。”

黄老裁缝呵呵的笑,说:“都行。”

老爷子想想也是,却是道:“先把钱交了,杨锐那小子有钱,到时候让他出了钱,不像话。”

杨迪没办法,道:“那算多少尺布?”

“大概身体体重多少?”

“身高?比我儿子高20公分,胳膊腿的稍微粗一点。”杨迪将儿子谢震拉过来,先是拍了一巴掌道:“让你小子光吃不长个子。”

谢震叫冤也没用,被老裁缝拉在一遍,仔细的摸了一遍。

“给260吧,算你们便宜点,本来要三百呢。”老裁缝给报了价。

“这是南湖的两倍价了。”杨迪不满意了。

“料子好。”老裁缝冲着杨山笑。

杨山很满意:“就得用好料子。”

“这是我们店里最好的料子了,满四九城里,您找不到更好的。”

杨迪不信,道:“太贵了,要不然,我们再去别处看看。”

“这样……我再便宜30块,230最低了。”老裁缝拉了一把杨迪,又道:“老爷子出个门不容易,你忍心他陪着你四处转悠啊,车费也不便宜吧。”

出租车的确是不便宜,随便坐坐就过十块了。

杨迪犹豫了一下,道:“220块,我再喊侄子来量身。”

老裁缝一副痛苦抉择的模样,片刻后拍了一下大腿,道:“得嘞,您都这么说了,我就让给您了。220,我亏本做了。”

杨山很满意对方亏本,当即道:“给杨锐打电话,让他来量身。”

一个小时后,又惊又喜的杨锐出现在了小巷子里。

“先试衣服。”杨山不由分说,先将杨锐交给了老裁缝,自己站远了一点看。

还是二姑杨迪看不下去,小声给杨锐说清楚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