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围攻(第2/3页)

杨锐替他说道:“死鸭子嘴硬。”

王永看看四周,低声道:“你不要觉得自己必须坚持一个意见,有时候,改正以前的意见,也是一种勇敢。”

杨锐苦笑,道:“您真不是给人当说客的?”

王永摇头,转眼问:“有人当说客?”

“当然,不老少。”

“但你还是坚持己见?”

“王教授,律博定是有问题的。”

“京西制药总厂不是补充了安全性报告?”

“胡写的。”杨锐撇撇嘴。

王永诧异万分:“胡写的?”

当着王永的面,杨锐并不隐瞒,道:“我仔细的审查了一番,数据是有问题的。”

“那你怎么不说出来。”

“不好证明的,对方的数据设计的很仔细了,我要证明就得做重复试验。”杨锐摇摇头,道:“再者,他们的问题不是一个实验的问题。”

“总能帮你分散些关注吧。”

杨锐笑笑摇头,道:“关于律博定的问题,我其实已经写了一篇解释的文章了,但很少有人去看啊。”

“我看过。”

“哦,你觉得怎样?”

“论据不够充分。”王永不好意思的说了一句。

杨锐很是无奈,制药领域的监管就是有这样的问题,你很难拿出令人信服的论据,因为药品不是你做的,而且,出于专利和防范仿制药的考虑,对方也不可能交给你所需要的资料。

拿不到资料,而想要准确的命中对方做了多年的药物的命门,如果没有运气的辅佐的话,这往往是很难做到的。

杨锐能做的,也就是要求对方提供安全性的资料,而难以直接指出对方的纰漏。

王永也知道此点,说了一句,就安慰杨锐宽心。

杨锐哪里宽心得了。

老实说,秦翰池的反应并没有他预想的激烈,但即使如此,杨锐也是有些承受不起。

开一家补习学校而面临失败的风险所导致的压力,做一个项目而面临竞争的压力,与之相比,还是略显逊色了。

因为杨锐并不知道自己需要坚持多久。

这种绵长而未知的坚持,是非常痛苦的。

就像是做深蹲,的确是很累的项目,但蹲马步才是令人绝望的。

杨锐现在就等于是蹲马步,而且不知道要蹲多久,所以,哪怕秦翰池的反抗并不强,杨锐依旧感觉累的不行。

偏偏在“律博定”的问题上,杨锐本人是没什么一锤定音的奇招的。除非他搞一个耗资几千万,耗时年许的临床试验,否则,他说什么,都只能做旁证,不能做绝对的证据。

要是普通的问题,以杨锐现在的身份地位,旁证也是很厉害的,就像是旧金山的法庭上,达尔贝科为杨锐的PCR背书一样,效力强到学术界以外的法官和陪审团都要认同。

但制药公司是什么样的货色,他们是明知道药品有问题,也要继续卖的利益体,这种利益体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集体意识。超大型的制药公司,股权都稀释到了不同的机构手里,这些机构,有些是华尔街和华尔街以外的金融机构,有些是互相持股的制药公司,还有的是不相干行业的大股东和小股东,董事会的每一次投票,都代表着身后数个乃至数十个董事会的投票。

在一种药物就有可能令一家大型制药公司兴衰欺负的年代,针对任何药物的决策,都是谨慎而理智的,换言之,当利益与道德相违背的时候,任何一家大型制药公司都会选择利益而非道德,这不是某个人的不道德,这是现代医药制度的不道德。

杨锐是没有能力抵抗这种不道德的,重生也是没有用的。

他甚至连拖延不道德的手段都很匮乏。

也就是在中国,杨锐行走多时的履历,勉强支持着他蹲了几天的马步,而且,国内的制药厂,与一款外国药品的利益纠葛,毕竟没有到几亿几十亿几百亿美元那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