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声名远扬(第2/3页)

“改变美国?”

“我非常肯定,首先在疾病治疗方面,PCR的出现将毫无疑问的加快新药的研制……”

“这是属于生物学的范畴,而在社会方面,PCR的改变也是极其巨大的,这种改变会有多大呢,我举个例子,现在的警方定罪很困难,如果没有口供的话,比较可靠的物证就只有指纹了,但有了PCR以后,我们将有可能将DNA作为物证,这是非常有利的证据了,因为每个人的DNA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留在犯罪现场的皮屑、头发或者血液,都能作为证据。”

“也就是说,PCR技术将有指纹的作用?”

“比指纹的效果要好的多,指纹需要你的手接触一些固定的物体,PCR技术不用,比如我现在坐在椅子上,我的细胞组织就有可能脱落到地上,PCR技术就能通过比较,借此分辨我是谁。”

“你说的比较,是像指纹一样,通过与你本人的比较?”

“没错。”

“那还是需要有嫌疑人了。”

“但可以缩小范围,比如说,我首先通过DNA就能判断此人是男是女,是白人还是黑人……”达尔贝科说的略有些激动,手臂在空中飞舞,紧接着又说起了PCR的其他功能。

PCR的功能太多,难得达尔贝科天天到国会去要经费,说的深入浅出,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夸奖杨锐的话,也是不绝于耳。

杨锐被夸的脸红之余,还是忍不住问:“虽然很令人高兴,但这样的程度,并不足以你们提高价格吧。”

“您继续看下去就知道了。”弗兰奇有些感慨的看了眼杨锐。

几分钟后,弗兰奇提醒道:“就是这里了。”

“达尔贝科先生对杨锐的评价如此之高,你认为,他离普通的美国科学家,以及您这样的科学家,距离有多远?”菲尔当钠是个喜欢总结的主持人。

达尔贝科很认真的想了一下,道:“我认为,杨锐离我,大概只距离一个诺贝尔奖吧。”

菲尔当钠笑了:“这么说,还是距离很远……”

“不,是距离很近。”达尔贝科瞪起眼的模样有些有趣的道:“杨锐随时有可能得到诺贝尔奖。”

“随时?您的意思是,今年都有可能?”

“当然有可能,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提名杨锐角逐诺贝尔奖评选。”达尔贝科给出肯定的答案。

而这个答案,却具有石破惊天的效果。

只见电视里,菲尔当钠有些愣住,旋即反应过来,兴奋的大叫:“达尔贝科博士,您的意思是,您会提名这名中国人,来自中国北大的一年级生,角逐诺贝尔奖?”

“是的。”

“请容我向观众说明,每年四月,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都会发邀请函,请有资格的机构和个人推荐当年的诺贝尔奖的候选人。达尔贝科博士是诺贝尔奖得主,您是有资格提名诺贝尔奖的,对吗?”

“如果我收到邀请函,是的。”

“如果您明年四月收到了邀请函,您就会提名杨锐,这名中国北京大学的一年级生角逐诺贝尔奖?”

“明年的话,杨锐就大二了。”达尔贝科笑着开了个玩笑。

“这可是一个大新闻!”菲尔当钠重复了一遍:“这可是一个大新闻,观众们,这是我们第一次听说,一名20岁的年轻人,将会角逐诺贝尔奖的消息,假如成功的话,他将毫无疑问的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

菲尔当钠看了眼提示板,道:“截止今天,世界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是劳伦斯布拉格,他在1915年与其父亲分享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的劳伦斯布拉格是25岁。如果杨锐获奖,他将刷新这个记录,22岁成为诺贝尔奖得主,很难想象……”

“他的成就也很难想象。”达尔贝科能推动美国政府乃至全世界联合进行人体基因组计划,身份地位名气和学术实力都到了一定的程度,此时说的如此严正,极其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