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彩排(第2/3页)

在此之前,学校的同学们都不知道北京市还有这个奖,不过,得奖就是得奖了,经过辅导员的了解,立刻报送了院系,准备抢在放假之前,给胥岸青开一个表彰会。

当然,表彰会不能给胥岸青一个人开,最终,生物系凑了8个人,一起表彰。

对系学生会来说,这是难得的组织活动,各级干部都做的相当用心。

现在的大学学生会不比以后,首要一点,就是现在的大学权利极大,不止是在校期间能够表彰学生,能够批评处分乃至开学学生,还因为学校决定着学生的分配。

30年后的中国,大家削尖了脑袋考公务员,以至于一个岗位有三千比一,一万比一的悬殊,那在80年代,大学生想做公务员,最好的途径就是在校钻营。

如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毕业分配到部委都不难,国务院或者中央办公厅之类的地方,往往也有空位。

而在地方高校来说,一省重点每年都有不少的名额分配去省委省政府。

当然,年轻人也并不都是瞅着要当官的,80年代尤其讲究梦想,因此,大学、研究所、各级文学机构,也都很受欢迎,比如人民日报社,人民文学社,也都是热门岗位,说起来,幸福感也不会差多少,权利亦是不少。

除此以外,一些大龄青年,或者家庭负担重的学生,往往倾向于收入高的岗位,比如税务、电力、铁道部等等,都是普通人羡慕的好岗位,若是普通高校的学生,能去这些地方也是很不错的。不过,这些部级或副部级国企往往都有自己的部属高校,但也会到普通高校来招人。

但不管想去哪里,学生们的选择空间是很小的,双向选择要到90年代才会全面铺开,而在80年代,大多数学生都只能决定命运的宣判,学校决定你去哪里,你就去哪里,甚至连用人单位都不能干涉,给你什么人,你就用什么人。

至于“我的命运由我不由天”的学生,如果不是背景深厚,就只能拼命的拍老师马屁了。

系学生会,既可以说是马屁组织,也可以说是理想组织,毕竟,大家都是怀揣着一颗“做更好的螺丝钉”的信念而加入组织的,说不定还有人怀揣着做扳手的梦想。

这样一群人,在竞争与合作的气氛中,飞快的完成了表彰大会的准备工作,抢在10点以前开始彩排。

“从左边上,从右边下。”

“注意看主席台,从这块砖开始,数8块红砖,胥岸青,你排第一位,你要站好了,给其他人做基准。”

“下台阶的时候注意,第三块板子松了,别踩上去摔倒了,那就难看了。”

“领导给你们颁奖以后,不要立即动,默数三声,然后再敬礼,转身,都注意手里的奖状哦,别给拿倒了。”

学生会的干部们比化妆还细致,恨不得一步步的全都训练成条件反射。

胥岸青彩排了一次就烦闷非常,想要说点什么,还是忍住了。

他老爹是高官没错,可北大的高官子弟何其多也。

“别人能熬我就能熬。”胥岸青默念老爹教他的法门,自我催眠。

于是,彩排二遍结束,又彩排三遍结束……

此时已是下午两点,学生会的干部们却不愿意让他们去食堂吃饭,转而派了人去买饭——仍然要大家自己掏钱。

8位被表彰的学生怨声载道的等了二十多分钟,得到的却只有素包子。

“为你们好,吃了肉包子容易走肚子,吃点菜包子垫垫就行了,晚上就是表彰会了,咱们抓紧点,别耽误了时间。”拿包子回来的也是个急性子,说完又道:“咱们快的时候注意点啊,别把妆和衣服给弄脏了,吃完的都再补一下妆,这就要用到下午了。”

“就不能下午再化妆啊。”有女生都不耐烦了。

“下午才化妆,要是有什么问题,就来不及改了,来,喝口水,辛苦点,表彰也是表彰你们不是。”干部给端了一杯水,消弭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