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第三阶(第3/4页)

第一版的PCR仪,却已经达到了能用的程度。

作为一种跨时代的产品,当它达到能用的程度的时候,伟大就已经显现了。

在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生物技术堪称是一日千里。

一台仪器,从购买到淘汰,往往连10年的时间都熬不过。

越是尖端的仪器越是如此。

总有更新的仪器淘汰它。

最可怕的却是实验方法。

PCR仪的出现,就改变了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改变了,实验室里的一切都改变了。

不用到30年后,最多十几年的时间,全世界的生物实验室里,PCR仪都变成了标配。不配是不行的,对大多数生物实验室来说,没有PCR仪还做什么实验。

不等到千禧年,没有PCR仪的实验室,就只能做千里,看着别的实验室一骑绝尘了。

杨锐相信,只要伊文思用了PCR仪,他就会给自己最大的机会。

这是杨锐所具备的最大优势。

历史上,西斯特公司为了推介PCR技术,先是用了两年的时间,讲述“麻辣烫的制作工艺”,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学者们都是大忙人,也都是懒货,很少会有人愿意学习这种麻烦的实验方法。

最终,西斯特公司不得不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将PC仪给弄了出来,推广才相对顺畅起来。

算算时间,那都是80年代末的事了,而成品PCR仪,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就遍布全世界大大小小的生物实验室,其中的利润与动力,不望可知。

杨锐没有西斯特公司的资源,于是采用了技术领先。

伊斯特果然听的有些心动,道:“这比你的论文更直观。”

“实验更直观,如果现在有实验室的话,我们几个小时就能得到结论。”杨锐进一步的推销,拿出当年开补习学校时的劲头。

可惜,伊文思并没有心动到不管不顾的程度,他笑着道:“轻松点,轻松点,我们用不着现在就做实验,大会也没有提供实验室给大家,恩,你还有这个机器吗?我可以拿去别的实验室做。”

“当然,我做了好几台,您可以把它拿去。”杨锐有些失望,但还是迅速的将手里的PCR仪装箱送给伊文思。

“谢谢你。”我们先听开场的演讲,等我试用以后,再告诉你感想。

“好的,没问题。”杨锐目送伊文思离开,叹了口气。

总的来说,这是件好事,只是并没有达到杨锐想要的程度。

他希望的是在此次大会上发言,做报告,甚至做演讲。这次机会错过,他就必须回国了,回国再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且不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两次出国,要被多少人指责,就是几个月时间再短,被杨锐刺激到的西斯特公司也随时可能拿出半成品出来和他竞争。

到时候,专利权,署名权之类的竞争,不知道要有多麻烦。

专利和署名都是讲究先到先得的,杨锐如果一炮成名也就罢了,如果这一次失败了,回去再来,那变数就太多了。

尽管他已经发表了论文,申请了专利,但在美国法庭上,这些都是可以争执的。

除此以外,伊文思回去会不会真的试用他的PCR仪也是很难说的事。他如果有时间,顺手做个实验,还要看他是否能体会到PCR仪的价值;他如果没时间,转头给忘记了,这种事情也是再平常不过了。

第三台阶的学者,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寄送资料和论文给他。

同样的论文,杨锐寄送了几十份,如今收到回音的也就几份而已,略有希望的伊文思,说不定还是因为大会委员的原因,不得不看杨锐寄送的论文,继而才有了兴趣。

杨锐不由自主的看向伊文思的背影,再叹一声:哪怕自己确定无疑的做出了世界级的研究,竟然还这么难,也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坚持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