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奖学金(第3/3页)

这下子,教室里的同学都议论了起来。

大学里的奖学金是个香饽饽,杨锐本人虽然没怎么关注过,但注意的人可不少。

现在的大学,同时执行两套经济补助措施。

一套是助学金制度。每名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就被要求填写一系列的表格,其中既有后世学生亦要做的户口迁出表,也有后世已取消的家庭经济收入表。

根据家庭经济收支情况,各校会给学生分发数量不等得助学金,最少的一档是五元,最多的一档是二十八元。若是做一个比较的话,五元相当于一名农村劳动力一个月的现金收入,二十八元相当于一名城市青工的全部收入。

五元大概足够一名学生在学校里的主食开销,二十八元就很富裕了。1984年,北大食堂里的一碗红烧排骨刚好是两毛八分钱,二十八元能吃100份红烧排骨,这比30年后的贫困补贴什么的多多了,甚至比普通博士生的补贴都要给力。

除了覆盖所有大学生的助学金制度以外,大学里还有奖学金,用来奖励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根据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德育分等综合评定,从高到低,一等奖学金是100元,二等奖学金60元,三等奖学金40元。

一个学期发一次奖学金,虽然平摊到各月里并不高,但是一次发放的话,无论是100元还是40元,都算得上是一笔横财了。

不缺钱的学生,也会为了荣誉勇敢争取。

杨锐的成绩虽好,其他分数却不高,再把大家都有的德育分扣掉,几乎肯定拿不到一等奖学金了,说不定连二等都拿不到。

刘安平不想做这样的决定,道:“你给辅导员反应问题吧,还没到评德育分的时候呢,你这样拉票减票不对。”

“你放心吧,我下午就去找辅导员。”耿健笃定的要让杨锐吃个暗亏。

话说完了,学生们一团一团的出了教室。

白玲着急的找到刘安平,问:“怎么办?”

刘安平和稀泥道:“给杨锐说一声好了,看他怎么想的。我觉得,他也不一定在乎那100块钱。”

白玲争辩道:“奖学金是荣誉,不在乎钱,就不给荣誉了?”

刘安平苦笑:“我能怎么办呀。看辅导员怎么决定吧,没有一等就拿二等好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杨锐的德育分如果扣光了,其他人满分,再加上预备党员和班干部的加分,杨锐说不定要落榜的,二等三等都拿不到。期末考试第一名拿不到奖学金,也太难听了吧。那干脆不要叫奖学金,叫德育金好了。”

“这样确实不好,要不然,你去找杨锐说一下好了。”刘安平还是不想管,将工作转嫁给了白玲。

白玲想了一下,点头道:“到哪里能找到杨锐?”

“我有个电话。”刘安平赶紧找了工作笔记,将杨锐留的电话抄给白玲。

白玲立刻去打电话,刘安平轻舒一口气,挎起背包,脚步轻松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