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你想做什么(第2/3页)

杨锐点头,又问:“用不用我帮忙?”

“财务室才不让你进去呢。”吴倩卖了个萌,蹦蹦跳跳的上楼了。

杨锐在柜台后面喊:“小心搬用,弄皱的不要。”

“知道了。”吴倩的声音清脆的像是鸟儿似的。

一会儿,吴倩将两个纸箱,分别搬下楼,里面满满的都是整版的邮票。

小而精美的邮票非常漂亮,天生令人有整理和收藏的冲动。杨锐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收藏邮票的快乐,虽然持续的时间不久,当时也没有多少收藏资金,但是,快乐是等同的。

“算一下账吧,我都要了。”杨锐依次看了一遍,颇为满意。国人目前集邮,主要还出于兴趣爱好,要么就是大家都集我也集,许多人连品相都不在乎,就每天蹲在传达室里撕邮票。像是80版的猴票,要到92年第二轮生肖票发行,才会突飞猛进的涨起来,现在算不得流行,邮政所里也有撕着卖的存货。

杨锐粗略的算一下,吴倩搬出来的邮品价值到90年代,能有二三十万,要是到时候出售转炒房的话,也能混小半个亿万富翁了。

吴倩此时也算出了总价,停下算盘,有点吃惊的道:“一共是1280块六毛四,要不我放回去一点?”

1000多块钱的邮票,邮政所都是放着慢慢卖的,吴倩很难想象有人把它们运到家里去放着。

有这么多钱,买台电视机多好。

杨锐一点都不觉得贵。

投资1200元的邮票,放10年以后增值200倍,即使是在80年代的中国,也是极其惊人的回报了。

最重要的是,这笔钱的增值并不需要经营,投资者只要将它好好的放置着,就能按期得到收益。除此以外,买邮票还不用票据。

杨锐越想越觉得划算,把兜里的三百多块钱都倒了出来,说:“没带那么多,我先拿走一部分,剩下你给我留着,我回去了以后,再让人来取。”

吴倩可不觉得杨锐买邮票划算,见他没有全部买走,反而松了一口气,说:“你要是不想买了,就派人来说一声也行,我再搬回去就好了。”

“我一定来取。”杨锐时间精贵,好不容易扫一次货,可不想白费功夫。

吴倩没好气的瞥瞥他,帮他算了300块的邮票。

杨锐选最值钱的拿走,且将散装的猴票小心的收在包里。

说是散装猴票,也有不少是双联三联或者四方连的,都是寄信人来买邮票的时候,邮局工作人员撕下来的,有些外沿受到了损害,但基本都是全品相的邮票,想来能卖出不错的价钱。

出了邮政所,杨锐转身进了信用社,和柜员预约了取款。

他手里的人民币,大部分是现金,少部分来自史贵的外地汇款,只要有机会,杨锐都会想办法把钱取出来。

信用社的利息其实很不少,年息接近8%的样子,和后世的银行贷款相差不多,但杨锐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总是不愿意在现在的银行里放太多钱。

西堡镇里唯一的金融机构是信用社,那就更不让人放心了。

1500元的预约取款不多不少,并没有让信用社的柜员多看他两眼。

国人的收入固然不高,存款却是不少的,农村买种子化肥,或者买大件电器的时候,取千把块钱也是平常。

当然,普通人家是存几年的钱,一次取出来使用,杨锐却是用来零花了。

填写了预约单,再出了信用社,杨锐抱着纸箱,干脆找了辆去西寨子乡的拖拉机,回家去了。

宿舍里存放邮票终究不够安全,若是弄坏了品相就亏了。

拖拉机甩着“噗噗噗”的黑烟,消失于路口,原本坐在信用社对面餐馆吃饭的张博明一跃而起,冲进了信用社。

这些天,他想找杨锐的把柄,找的脑仁都痛了。

尽管有一个水利厅厅长的老爹,张博明身边却是一个跟班都没有。现在的官二代还不讲究排场,张博明手里也没有钱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