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分红(第2/3页)

他能这么说,证明工人们的表现,确确实实是超出了他的预期,以至于管慎连冒领功劳的心思都生不起来。

杨锐默默点头,然后继续往下看。

国际市场上的辅酶Q10的价格没有太大的波动,销售公司和生产企业的利润率则合同预先约定的,而且,西捷工厂生产的多了,西堡肉联厂也会多分到1%到3%的红利。

无论比例还是总数,这3%的红利都不能说多,但因为是外汇形式支付,西堡肉联厂也因此全力配合。

应该说,这个条款的设计非常有价值,西堡肉联厂为了多得外汇,不仅派出领导层给工人们做工作,优先安排西捷工厂的工人福利,而且竭尽全力的供应猪心等原料。

要是没有西堡肉联厂这样一个当地的大型肉类联合企业,以及数十年的老关系,西捷工厂就算有再强的生产能力,也发挥不出来。

最终的结果,是82年度的西捷工厂,制造了价值180万美元的辅酶Q10,输送给销售公司的利润高达60万美元。

看到600,000这个数字,杨锐很是数了一遍零。

按照25%的占股,他将就此分得15万美元!

仅仅半年,就赚到15万美元,而且是一穷二白的1982年。

杨锐突然有种可以退休的感觉。

就是在2014年,他与人合伙开补习学校的时候,也没想到自己能赚15万美元。

在1982年,15万美元能在黑市轻松换来120万人民币,要是不着急,慢慢换的话,弄150万人民币都不难。再放松一点要求,用15万美元购买外国的电器等产品,倒卖进国内,赚到300万都轻而易举。

不管是120万,150万还是300万,只是选一个不太蠢的投资方式,杨锐是真的可以退休了。

管慎羡慕的看着杨锐。

他没有看过文件,但他知道西捷工厂和销售公司的利润输送方式,因此能猜到杨锐的大致收入在十多万美元之间。

从80年到84年,正是港元危机之际,股市出现股灾,港元不断贬值,以至于被人叫做港纸,正好与美金对应。

最便宜的时候,1美元能兑9.6港元,直到83年末,市场上也买不到8块钱以下的美金。

杨锐的十多万美元,换成港元,也是一百多万,等于管慎10多年的工资。

管慎怎么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可知道,自己手下的大陆仔,拿着同乡人一倍多的工资,一个月也不到100块。

杨锐半年赚到的钱,等于西捷工厂的工人一两百年的薪水。

而且,到了明年,西捷工厂的产能会更高,他赚到的钱也会更多。

“还是做老板好啊。”管慎在心里感慨了一句,才道:“杨老板,总公司让我告诉你,核对了金额以后,就会把钱打到华锐制药的账上,大概要一两天的时间。另外,最后一页纸请您签名,再寄回去。”

“我知道了。”杨锐抑制着激动,慢慢的看完所有文件,在最后签字递还给管慎,道:“钱送到华锐制药没问题,但我还想买点仪器,你帮我给公司招个采购吧,专门做这件事。”

有15万美元打底,华锐公司也招得起月薪数千的港人了。

而这笔钱用来采购生物仪器,不选顶级产品,大约能建半个大学规模的实验室了。以此为基础做的生物实验,可以说是相当高端了。

弄不好,香港普通大学的生物实验室,还用不了15万美元呢。

在这个生物技术方兴未艾的时代,这种级别的投入,勉强也算得上是大投资了。

杨锐手里还有捷利康支付的2万美元现款,他的实验室里还有3万美元的仪器,所有这些统合起来,好好谋划一下,建设一个顶级生物实验室尚有缺口,建立一个高等级的生物实验室并不难。

有这样一个实验室,再想写什么论文,可就方便的多了。

杨锐写了满满一张纸的备选仪器,才将管慎放了回去,他自己一个人兴奋的回实验室做实验到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