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言谈甚欢(第2/3页)

两人越聊越愉快。

景语兰一会儿用简单英语和杨锐聊天,一会儿用复杂英语和俄语诉说情怀,一会儿又纠正杨锐的语法错误,劳逸结合,效果颇好。

同时,杨锐也尽力做好一名学生的义务,不停的给自己的家庭教师添水,时不时的捣一捣房间中间的炉子。

小小的宿舍,很快热的穿不住大衣了。

景语兰自然而然的站起来,将风衣脱下来挂在椅子上。

她里面穿了件手工毛衣,纯黑色的细线织成,原本应当是偏保守的服装,套在凹凸有致的身材上,却变成了另类的诱惑。

“福利啊!有个家庭教师真好。”杨锐像是老地主似的吁一口气,再用捅条使劲的捣煤火,将炉子烧的更热了。

景语兰一无所觉,继续做着英语对话。

煤炉的温度终究有限,即使杨锐再怎么调戏里面的煤块,也不足令人热到穿不住毛衣。

相反,景语兰觉得环境不错,反而放松了不少。

直到下课的铃声响起,景语兰看了表,才惊觉道:“学生快放学了,咦,你怎么没上课?”

“我早就开始自习了。”杨锐调戏煤块也调戏累了,丢下捅条,伸了个懒腰,突然问:“饿吗?”

“啊?”

“我弄点吃的,你等等。”杨锐是家中常备美味,不如此不足以奋起余勇,想想鸭绿江畔的白头山家族每天都吃鱼子酱,想想北京机场每天都有飞机来往于巴黎运送红酒和牛排,奋斗的信念自然就强壮了。

景语兰却被眼前的环境和待遇给弄混了,疑问道:“你不等室友来了再做吗?”

“我没室友,这间房子是特批给我的。”

“这么好?”由不得景语兰惊讶,杨锐现在享受的等于是教师待遇。而西堡中学的教师,或许在别的方面不如平江市的教师,住宿条件却是超过的。

西堡中学地盘不小,又是独立于半山,学校申请些砖瓦水泥,就能给每个教师盖起平房来。平江师范学院就不同了,家属区早已被老房子给填满了,五六十年代就在学校工作的老教师,也需要更大的房子来容纳两代乃至三代人。如景语兰这样的年轻教师,能住到单间就不错了,房屋面积还比不上杨锐的宿舍。

“我去拿东西,小心风吹进来。”杨锐淡定的笑了笑,转身去开门。他可不觉得十多平米的平房有什么好的。

门外。

张博明几乎都要冻僵了。

整排的宿舍前面是各自的柴房,里面堆着柴火、煤块、砖瓦、破旧的课桌等等半废弃物。

宿舍和柴房之间形成的甬道,整天都吹着风,异常寒冷。

要不是追逐美女而锻炼成的钢铁意志,普通人连十分钟都站不住。

张博明站了十分钟以后倒是想要离开,但到了那个时候,他已经僵硬的不想走路了。

听见杨锐开门的声音,张博明下意识的躲了一下,却是腿一软,栽倒在地,想想宿舍里的“欢声笑语”,张博明头杵着脏兮兮的土,险些哭出来。

“呦,您在这呢?”杨锐见到张博明也挺意外的。

“正好路过。”张博明抖抖索索的站了起来,却把头伸到门里,故作惊喜的看了一眼景语兰,咧嘴道:“景老师,我们正准备去食堂吃饭呢,你去吗?”

杨锐没给景语兰选择的机会,呛声道:“我正准备晚饭呢,不必去食堂了。”

张博明冻了小半天,不满都积累到max了,满是讥讽的道:“你一个学生,能做什么饭?今天晚上,食堂准备了一锅羊肉,是赵校长专门招待各校老师的……”

想着暖洋洋的羊肉汤,张博明就忍不住抽动鼻子,物资匮乏的年代,当官的家里也没有余粮,出来上班的,嘴里就更淡了。

杨锐听的呵呵一笑,说:“你晚上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注意下,看能不能找着羊肋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