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借设备(第2/3页)

“有没有水平咱们不讨论,你知道在国外期刊发表文章的流程吗?”

“你知道?”魏振学反问。

“知道一点,像是生物类的,你得随同稿件寄一封投稿信,里面需要向编辑说明有关作者和论文的背景信息,比如说我,就是中国一所乡镇中学的高中生,你说这样的论文,能有多大几率送审?”

“你还真知道?”魏振学真的惊到了,这年月没有网络,八卦传的快,专业消息却是很闭塞的。

杨锐不给这家伙解释,摆摆手道:“这篇论文也不像你说的,证明了人家的错误,只是更精确了,就像是把圆周率从3.14推到了3.141一样……”

“圆周率从3.14到3.141是多大的事,就你小子,好意思这么比喻吗?”魏振学的嘲讽属性再次发作,把杨锐给气笑了。

对这种卖逗中年,正确的做法是把他看作是幼儿园学历,让其独自卖逗,过一阵子就好了。

果然,没过多长时间,魏振学又凑了上来:“没见你查专业资料啊,里面有些数据还编的像模像样的?”

杨锐心说:这是我脑海里记下的数据。

放下手里装样子的英文字典,杨锐干脆道:“你要是真想知道我这篇文章怎么样,我有个主意。”

“啥主意?”卖逗中年警觉的看向杨锐。

“我要借用一台紫外分光光度计,你能帮我找来吗?”杨锐语气轻松。他也不是全指望魏振学,从西堡肉联厂开一张介绍信,再准备百来块钱,在河东省内找一台紫外分光光度计总是能做到的。不过,这又要给大舅等人解释一圈,麻烦总是少不了的。

魏振学做有机化学的,平时也没少接触这个,笑道:“这个好办,你把要测的样品准备好,我写一封信寄到煤科院,用他们的就行了。不过,实验费还得给,最多我让人家给你算便宜点。”

“我是想自己测,不是寄样品的这种。”

“那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区别了。”

魏振学等了半天,见他还不解释,只能问:“有什么区别?”

杨锐心里念叨了一句“情商负数”,摇头道:“这个论文总共就是两部分要点,第一是推断50年代的外国文献有疏漏并证明,第二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重新测定Q10的吸光度。如果我把样品寄给对方,这篇论文就有一半是对方完成的了。”

“他们只是按你的要求测了一遍,怎么就叫有一半完成了?”魏振学的情商像是跳崖了似的,越落越快。

杨锐叹气:“我如果是正规机构里的研究员,当然没关系。可我就是一个高中生,如果有其他研究员帮我完成了其中各一部分工作,肯定会有人怀疑论文不是我写的。不注意细节的话,会让人说闲话的。”

“也对,说闲话的最烦了。”魏振学感同身受的理解了杨锐,撮着牙花子想了半天,道:“要不就去平江,我有个师兄在河东大学,他们肯定是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

听到这个答案,杨锐真想一个跟头摔死自己,无奈道:“你岳父不是在煤科院?煤科院不是有紫外分光光度计?你刚还让我寄送呢。”

“寄送是寄送,亲自用是亲自用,人家有纪律。”

“河东大学就没纪律了?”

“当然有……我这也不是,怕人说闲话吗?”魏振学挠头,一副思维混乱的架势。

杨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心想,只能出大招了:“你帮我说服你岳父,给我借用三天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我答应你,只要你给我训练3个实验助手出来,我就把这台分析天平借给你,用到你有钱自己买天平为止,怎么样?”

如果有3名实验助手的话,杨锐就准备再买一台分析天平了,到时候,实验室也可以再扩大一点。期间借一台给魏振学,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