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实验室(第3/3页)

专利金,是杨锐想到的第二桶金。

杨锐不是个善于经营的人,《新概念英语》能赚钱,与其说是他有什么销售策略,不如说他是够大胆,又看稳了《新概念英语》这本书。

以80年代国企的成本和老爷范儿,他们私下里印刷《新概念英语》都能赚钱,杨锐提前半步,又想尽办法的压低成本,自然也能赚钱。

可要说再怎么做生意赚钱,杨锐却是想不到了。

总不能全靠一本书养着吧,何况,也养不住多久了。他吊住了解放印刷厂,可国内的印刷厂又何其多,还有出版社和其他传媒机构,用不了半年时间,都会看到英语教学这块肥肉里最腻的一块。

等竞争起来了,白皮书似的《新概念英语》卖的再便宜,也赢不了彩色封面的新概念英语。

反而不如用赚来的钱,投资搞研究。

当然,要是搞正规的生物研究,杨锐别说准备几千块钱了,准备几十万块钱也不够,现在进口一台最普通的红外光谱仪就不止这个数了,还得要外汇,哪个研究所要是能买这么一部机器,先不说申请经费什么的要多长时间,安装调试都要写三篇论文,采购的人写一篇,安装的人写一篇,学着用的人再写一篇。其他单位的研究员想用,得拿着介绍信去申请,人家还爱理不理的。

杨锐做研究生的时候,气相液相质谱仪都用到吐了,也不稀罕这些古董设备,他就是想弄一些既便宜又容易购买的仪器,先复做几个实验,把基础打起来。

否则,就是到了大学,他也甭想有做实验或做研究的机会。

现在的实验条件太困难了,遇到要用紧俏设备的时候,正教授和正研究员级别的大牛,都得搬个小马扎守在实验室门口,等着里面的人时间到了就冲进去,为了避免别人插队,卡位技巧练的比篮球队的还好。

至于讲师、助教级的研究者,要么乖乖的做理论研究,要么就给大牛们打下手,不小心当个第二作者什么的就偷偷高兴去吧,哪里有机会自己主持实验。退一步让他主持了,多半也申请不来实验经费。

所以,杨锐除非准备为人做嫁衣,他就得有自己的实验设备和自己的实验室,通过这种方式撰写论文,积累声望,才是最终获得学校实验室的正途。

当然,杨锐的实验室也是有名目的,它同时挂靠在西堡中学和西堡肉联厂的名义下,也通过它们来订购自己想要的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