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头版(第3/3页)

说到此处,段航停了一下,话锋一转,道:“就是一万多块太多了,都够200多人的解放印刷厂发一个月的工资和奖金了,哪怕是通过他儿子,他也难松口。”

80年代初,万元户是最令人羡慕,又可以公开报导的名词,能够登上报纸得到这个称号的家庭,一般都有六个以上的劳力。

换言之,人均创收千元,就是这个时代的合法年收入的极限了,至于有更多收入的,不能说是没有,但只能当作是特例。

所以,解放厂里的其他人都不用问,也知道杨锐作为个人,很难拿得出一万四千块。

先拿货再给钱是垫款,要是拿了货给不出钱,就是亏空了。

没人愿意冒亏空的风险。

就是对那厂长来说,儿子虽然重要,但也不能用一万多块钱去换,除非杨锐能把他儿子从监狱里弄出来,才有这种可能。

段航往这方面想了一点,就摇头道:“那小子是重罪,我是无能为力了。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帮你找一个贷款,尽量做成无息的……”

“做成无息的意思是……无息贷款?”杨锐从头痛转换到惊诧,只用了三秒钟。

作为曾经尝试创业的男人,杨锐也曾经尝试过银行贷款,按照央行利率去做的年息8%的贷款,别说是贷了,银行连申请都懒得给你做,各种民间贷款倒是如火如荼,但年息往往高到60%,以至于30%年息的借贷都被业内人士称作低息。

杨锐听说过的无息贷款只有两种,一种是贷款买车的时候,偶尔会有的短期无息贷款,但经常也含有手续费。另一种无息贷款,则是世界银行贷给穷国的,里面经常附加着苛刻的条款……

对于段航提出的无息贷款,杨锐是各种好奇。

段航以为他在担心,想想道:“要不我帮你问一下能不能做成长期的无息贷款,就是不写归还时间,你什么时候有钱了就还,没钱就欠着,以后再还也行……这种就是要找个好点的名目……”

“还可以不写归还时间?”杨锐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