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竞聘,选人用人观(第2/3页)

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六千多职工实在太骇人了,无论是从事哪个行业,无论是谁来接这副担子,恐怕都很吃力。”卢雅也很好奇沙正阳会怎么来对待无线电厂改制的问题,“无线电厂的包袱太重了。”

“我也知道这道题不好做,但总得要有人来做吧?”沙正阳对于邀请段大佬来执掌电器厂一事并无太大把握,哪怕是段大佬真的有意离开霸王电子,但自主创业也要比接手这样一家国企要简单的多,或许在创业后实现规模扩张要稍微慢一些,但是人家不会有这么多羁绊,尤其是职工这方面的羁绊约束,自主性要强得多,所以这一点上还要想办法说服对方才行,好在冯士章已经明确表态全力支持,最大限度的让步,或许这样可以让对方来考虑一下。

但六千职工,对于一个几乎是从头再来的企业,压力太大了,如果能够再找到一条出路就更好了。

注意到沙正阳有点儿走神,卢雅也知道这项工作的确很费脑,不是轻而易举能办得下来的。

……

面试场地设在了市委党校。

经历了残酷的笔试淘汰,进入面试阶段的竞聘者都是蓄势待发。

一比四进入,意味着52位进阶者,最终产生13名最终入选者,当然还有13名第二名备选者,一旦前面13人因为其他意外因素落聘,就会根据成绩补入。

评委九人,除了开发区党工委五位委员外,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各派出一人进入,面试题也很简单,仍然是通过抽题,然后进行即兴的阐述,然后在接受九位评委中的三位评委提问,最后进行综合打分。

卢雅抽到了第17位,不偏不倚,还算不错。

从面试下来的这些竞聘者交流来看,题不算偏,但是却要让你自由发挥,也就是说评委的评分标准全靠评委自己掌握,也就是说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不过这个标准对谁来说都一样,只不过那些明显在市级机关里工作的干部就要占优势了,这些评委都来自市里,对县里的这些干部了解又有多少?甚至很多连面都没见过,而市里的干部好歹也会混个脸熟。

“杨处长,感觉如何?”沙正阳歪着头,微笑着轻声道。

第一轮十个选手过去了,大家要休息十分钟,再继续进行。

“嗯,很有新意,不过听多了,感觉还是比较老套,回答都是中规中矩,难有新意。”杨成广这段时间和沙正阳接触比较多,也熟悉起来,说话也没有那么多顾忌。

“难免,几十个人在这么二十道题里抽出回答,而且二十道题里很多也相关联,答案肯定多少都有近似,关键在于能不能提出有价值的东西来。”沙正阳解释道。

“你所说的有价值如何来评判?”杨成广夹着烟,很吸了一口,反问。

“我的判断标准,第一是是否实用,也就是说在我们开发区这个环境下能否切实可行,好高骛远谁都会,讲出来和我们开发区不搭,那有何意义?”沙正阳谈了自己的观点。

“还有呢?”杨成广点点头,看来这位沙主任不像外界所传言的那么眼高于顶嘛,还是很讲实际的。

“第二就是是否有新意了。”沙正阳沉吟着道:“切合实际是基础,但是如果千篇一律的老一套,和别的地方政策方略没区别,如何去扬长避短体现自己强项长处?如何来和竞争对手竞争?就得要在切合实际的基础上有拔高,有创新,这才能引领工作,走在前列。”

“看样子你对九号的印象不错?”杨成广笑了起来。

按照规则,不当场评分,而是各自打分之后装入袋中密封,等到面试结束,再来统一算分,这样可以避免前面的干扰。

九号竞聘者胡志洋,山都县计经委干部,刚满三十,但沙正阳看过他的履历,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后来通过自考考了一个大专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