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判官 120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第2/3页)

又闲说了几句之后,郑荣华貌似随意的问道:“古爷,你那位股东小友许正阳,怎么不和你一起走走过场,也好多认识些人?”

“他?”姚出顺苦笑着摇了摇头,解释道:“这小子说他脸皮薄,见了有钱有地位的人就紧张说不出话来……就这么个性子,不大爱出风头。”

“难得啊。”郑荣华点头赞赏了一句,继而又往许正阳那边看了一眼。

余振邦和庞忠则是愣了愣神儿,继而也往许正阳那边看了看。这个小子,竟然是古香轩的股东?和古爷姚出顺是好友?不简单嘛,怪不得那次面对着那么多高官和警察在场,他都能够风轻云淡,坐视事态跌宕起伏……只不过,这年纪也委实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本想着有意无意的再问几句有关许正阳的问题,却在此时赵庆和钟山二人走过来敬酒。

余振邦和庞忠自然是满面笑意,让二人落座,浅谈了几句,喝了两杯酒。

赵庆和钟山当然不会蹬鼻子上脸,真就坐在这张桌子上不离了,几句客套话说完,便起身回了原先的座位。

乡间有句俗语说:众人多如山上的猴,见不得有领头。

不知道这样形容此时云莱酒店一层大餐厅的部分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显赫身份的达官贵人们是否合适。

鄙人乡野粗人,笔力不足,胸无点墨,且如此用乡俗俚语形容比喻一下吧。

总之赵庆和钟山这二位不见得能让那些贵人们看得入眼的人物,却为一些人开了个头。于是本来就想上前敬杯酒浅谈几句的那些人物们。便都陆陆续续上前,自我介绍,外加敬酒客套……

能让古爷姚出顺下请柬请来的人,可都不是普普通通的暴发户们。要么就是在全省乃至京城古玩界都响当当的人物,要么就是些滏河市和周边市内对收藏古玩有着极度嗜好的财团大佬们。没有金钱上的绝对实力,谁收藏得起古董古玩这些比贵的要命的破旧玩意儿?

能结识下滏河市市委书记和公安局长且不说,和荣华集团的老总郑荣华再多些印象熟知度,对他们来说都是个难得的机会。毕竟荣华集团那可是在全国排进前五百的集团公司,实力不次于一些重量级的国资企业。

坐在偏僻处桌旁的许正阳自然是看到了这一幕,他倒是也想过去敬郑荣华一杯酒,说上几句客气话。好歹今天新店开张大吉,他这位古香轩半个老板的身份,郑荣华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不过去的话就显得礼数上不足了,装什么大尾巴鹰?只不过看着旁边那两位高官,许正阳想了想还是算了,反正刚才也和姚出顺打过招呼,让他帮忙给解释几句就算了。再者说了,以郑荣华的身份地位,应该也不会度量小到和他计较这些礼数。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许正阳他们这儿的三张桌子上除了刁一世和欧阳颖之外,都是些乡野俗人,钟志军也不过是个小警察,周强家里在滏河市做生意……那也不过是在双河村里让许多人羡慕的份儿罢了。家里有个百八十万的资产而已。

而在他们旁边的那张桌子上,聚的是另外一种人。

嗯,一些周边市内及省城古玩界的人物。他们对姚出顺和古香轩是谈不上什么好感与恶感的,处于面子上的问题,才在邀请下前来赴宴。当然,相对来讲姚出顺能给他们送去请柬,也是这个原因。人心本质多如此,曾经的姚出顺叱咤风云,后来一败涂地,受尽嘲讽和轻视,谁曾想一朝得势。风起云涌,东山再起,如坐上火箭般如日中天。这又何尝不是用现实赤裸裸的打了一些人的脸呢?

一位四十多岁,油光满面西装革履的人物,似乎要寻找些什么人来发泄下心头的那丝醋意和嫉妒吧,鄙夷的看了看旁边许正阳他们一桌以及再里侧的两桌,和旁边的人说道:“怎么什么人都能上台面?姚出顺还真是三教九流,各阶层都能伸得出手结识一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