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风格毕现(第2/3页)

那光,那水,那白雾,如地垄沟一样的后背与伤疤,以及扭曲的,根本挺不直溜的右腿……几乎每一块肌肉,每一根骨头,都迸裂出一种砰砰的跳动。

阳刚壮烈,轩然如是!

“咔!”

姜文心满意足地喊了停,往后一靠,转头望了望远天,晨曦初露。

……

窑洞,小卖部。

老板戴着副厚眼镜,站在柜台后面,面带笑容,却十分诡异。周围的光线特虚,晃得一切很不真实,连东西都看不太清。

王昱把机器架在他对面,再无第二名演员,就这样开拍。

“当!”

一个可乐的空罐子被扔到柜台上,滴溜溜的滚到边沿。姜文缩在机器旁侧,操着方言问道:“那看林子的,常来你这儿?”

“常来常来!”

“那你卖他多少钱一罐?”

“嘿嘿……”

那人凑近镜头,脸部忽地放大,怪笑道:“我卖别人两块五,卖他得放点血,三块四!”

“那你算算,他一共在你这买了多少钱的水?”

姜文的语调基本是平的,似没有半点感情色彩,再配上如此情景,不禁让人毛骨悚然。

老板则翻出账本,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道:“从十月十二号开始,到这个月的十五号,三十四天,买了二百二十三块。还有些蜡烛油盐酱醋的,那赚不了几个钱!”

“咔!”

他喊了停,拍手道:“老哥不错,咱再来一条成不成?”

“成!成!”那演员连连点头。

话说在《凶犯》的原著中,作者写了一个很关键性的人物,派出所所长老王。

在狗子杀人后,他第一时间赶到村里,调查取证,问遍了相关村民。但村里人或畏惧孔家的势力,或已被其洗脑,竟然一致将狗子视为仇人。

当真相浮出水面后,县里极力掩盖,而结尾处便是,老王打算去省里告状——因为他也曾是名军人。

如今到了姜文手里,就把这个人物完全虚化,不露脸,采用主观镜头拍摄——类似《苏州河》中的摄影师。

老王从义士变成了最冷漠的观察者,以他的视角,去看那个更加冷漠和畸形的乡村社会。

而那些村民的证词,姜文将其提炼、浓缩,又借鉴罗生门的手法,让影片的前半部分扑朔迷离。再穿插大量的倒叙、插叙,随着老王一点点揭开真相,最后定格在狗子的三声枪响。

那些小配角中,比较重要的是老板筋、老七叔、村长媳妇儿、厚眼镜等人。他们的扮演者,都是褚青从北京带过来的,名声不显,实力却很坚挺。

至于别的龙套,剧组便当地招募,省事儿,还便宜。

姜文在拍他们表述“真相”的时候,用了种特有想象力的方式。色调灰暗,偏偏灯光打得雪亮,如此就呈现出一种戏台的效果。

同时,他要求那些人的表情、语气尽量夸张,大段大段的方言和动作,像极了戴着面具的小丑,努力演着连自己都可笑的人生。

对于这部分内容,拍摄的进度很缓慢,比不得男女主角狂刷演技,导演得不时的指导、调整,一场戏NG二十几条是常有的事儿。

没办法,自褚青邀请他执导的那一刻起,《天狗》就不再是一部普通的农村题材电影。那货的脑洞太开,追求的是创造、新鲜、无拘无束的个性化。

风险OR惊喜,各占半数。

可以说,两人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不管后果如何,都得共进退。

……

八月,北京。

第十一届华表奖正在北展剧场举行,此时已经进入后半段,嘉宾们都有些疲倦,张静初却依然精神奕奕地盯着台上。

就见颁奖人拆开信封,公布道:“获得优秀新人男女演员奖的是,钟丘《我的法兰西岁月》、张静初《花腰新娘》!”

“哗哗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