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纳粹宝藏(第2/3页)

“前段时间我恰巧看过!”刘东淡然笑道。

眼见众人惊讶一个中国人的博学,詹姆斯当然不希望情敌专美于前,连忙道:“只是,这张明显不一般的兽皮上怎么写着《尼伯龙之歌》的内容呢?难道在其中隐藏着纳粹宝藏的线索?”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宝藏是任何一个欧洲人都兴致盎然,而且能够聊上一天一夜的话题。

在战争开始之前,纳粹德国的领导人就喜好通过国家权力抢劫艺术品。

希特勒梦想成为艺术家,而纳粹党的二号人物戈林更是自称“文艺复兴”人,他嗜好收藏,兴趣广泛,包括绘画、珠宝、手工艺品、家具甚至稀有动物。早在战争爆发之前,戈林的收藏室就“达到8个房间”。到1938年初,戈林的收藏量已经远远超过“领袖”希特勒。

在维也纳,希姆莱的党卫军和新奥地利纳粹除了对犹太人商店和个人财宝进行明目张胆地劫掠外,犹太巨商大贾的大量精美收藏是他们最先掠劫的目标。

此后一年里,纳粹党卫军们又盯上了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藏在维也纳的32箱珠宝:查理大帝镶有珠宝的祈祷书、几根权杖、地球仪、宝剑和其他加冕礼仪用品。

个人财产也不断地被纳粹党卫军以“保护”的名义没收。

像毕加索、高更、夏加尔和康定斯基这样的现代艺术家和犹太艺术家的作品被打上了“堕落艺术品”的标签,在外国市场上出售,以充实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国)的国库。这些都被源源不断地运往由希特勒设计并直接控制的林茨博物馆。

为了疯狂地掠夺世界,希特勒精心组织了一支特别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专门有计划地对各国的珍贵文物、金银财宝,进行大规模的抢劫。

同时,纳粹德国每占领一个国家,其财政人员马上便夺取这个国家的黄金和外国证券、外汇等,并向这些国家征收数目惊人的“占领费”。到战争结束时,单单“占领费”的收入就有600亿马克。纳粹还用种种理由迫使占领国支付“罚金”、“贡金”。据美国有关机构统计,仅此一项金额就达1040亿马克。

德国“闪击战”征服波兰后,戈林就下令掠夺波兰文物。半年后,“这个国家的所有文物,已全部被接收”。

据德国官方的一份秘密报告,到1944年7月止,从西欧运到德国的文物共装了137辆铁路货车,共计4174箱,20973件,单单绘画就有10890幅,其中绝大多数为名家杰作。其中便包括著名的世界级国宝“琥珀屋”!

而戈林一个人所收藏的文物,据他自己估计就价值5000万马克。其中有5000幅世界名画,16万件珠宝镶嵌的宝物,2400多件古代名贵家具。这些物品中1500件属于稀世珍宝,简直就是一个博物馆。

上述的财宝都是有案可查的,而那些不在册的更是不计其数。

在入侵法兰西、荷兰和其他西欧国家之后,纳粹列出了300页的“被保护”物品目录。

在第三帝国还未彻底崩溃之前,纳粹党上层官员就制订了周密的复兴计划。纳粹早有计划,把在战争中掠夺的财富运往其他国家隐藏起来。

与此同时,盟国也在尽力寻回这些财富,然而他们直到1945年4月初才意识到这项任务的规模之大,形势之复杂。

纳粹黄金,就像一道划过天空的闪电,带给人不寒而栗的恐惧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许多争论和困惑,甚至在战后50多年,这些争论仍在继续。纳粹黄金便是其中之一。

它的涉及面极广,大致上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存于梵蒂冈、瑞士、南美的银行,甚至英格兰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局;第二部分在战争期间被藏匿,用于纳粹的战后复兴;第三部分被逃脱制裁的纳粹高级将领据为己有;第四部分则被战胜国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