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合作(第2/2页)

投资人工智能有利有弊,不能说完全是赔钱,毕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真等到产业火爆的那天才开始投资,就不是几十万资金可以玩得转的了,现在入场,算是提前进行投资。

还有个中长期的想法,赵泽君更愿意把钱投在智能手机上,而应用于机器人的嵌入式软件,和智能手机研发虽然是两个领域,但相互交叉程度很大,科研成果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换。

“这样,李教授,我个人一年可以赞助二十万,成为实验室的第一赞助人行不行?”赵泽君问。

李明然微微一皱眉。

第一赞助人,并不仅仅是个称呼,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旦出了成果,第一赞助人,一定是众多合作伙伴中,权益最大的那个。

虽然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尚未形成产业,实验室也找不到多少有力的资助人,可长远来看,一年二十万就拿下这个第一赞助人,未免太少。

一旦人工智能行业稍稍热起来,百万规模的投资都不在话下。

“李教授,刚才你说这是国家项目,所以最后的权益属于国家,我倒是产生了另外一个想法。”赵泽君忽然说了一句看似不相关的话。

“嗯?请说。”

“未来十年,网络经济是大势所趋,您是研究计算机学科的专家,这一点肯定比我明白。”

赵泽君轻轻的敲了敲办公桌,继续道:“您也看见了,泽阅的技术力量还是薄弱了些,做站足够,但如果将来研发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力有不逮。我想,我个人和你的实验室之间,是不是可以建立合作关系,如果将来我有研发课题,由你的实验室承接。研发资金我来提供,项目成果是我的。”

“这就等于是雇佣关系了。”李明然说。

“差不多可以这么认为。”赵泽君笑道:“当然了,即然是合作,那么不仅有研发经费,将来您的研究生需要实习,包括您个人需要进行论文研究,泽阅和我个人的项目,都可以优先对你开放。”

李明然听懂了赵泽君的意思。

人工智能项目是国家的,但双方合作,其他的项目,则是他和个人和泽阅,或者说个人和赵泽君之间的事。

同样是研究生导师,有的导师手里一大堆项目,研究生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即能获得充分的锻炼,积累经验,导师也能因此名利双收;而有的导师,挂了个教授副教授的头衔,一年到头就那么几个固定的小项目,冷冷清清,连学校的科研论文任务都完成得很勉强。

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这就是导师的能力和社会关系区别所导致的。

“另外,我想聘用您做泽阅的技术顾问,不参与行政管理,专门负责泽阅的技术指导。”赵泽君接着说。

“你现在手头有项目吗?”

“倒是真有项目。这个项目的投资,保守估计在五十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