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李行长”(三)(第3/4页)

把其它金融机构全取缔掉,基金会做独家生意,你这个董事长当然高兴,众人忍不住笑了。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能不分好坏、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起取缔。”

李晓蕾长叹一口气,又跟领导似的作起报告:“实事求是、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党、政府所一贯倡导的原则。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农基会也并不是一个情况、一个模式、一样的有问题。恰恰相反,实际情况是有办得差的,也有办得好的。差得取缔掉,对办得好的,应该帮助应该支持,使之好上加好,甚至可以把好经验推广应用到其它地方。综观古今中外,新生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基本规律:许多新的行为规范、新的习俗约定、新的制度安排、新的法律法规、新的社会变革,一开始都是源于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有了需求。这种需求可以是生存需求、发展需求、享受需求,也可以是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等;某些‘敢吃螃蟹’的人起来满足这种需求,于是出现变革,大家纷起响应,支持、模仿、推而广之。”

理论水平很高么,一套一套的。

众人彻底服了,暗想不愧为总理亲切接见过,随国务委员出过访的南港“十大杰出青年”。

李晓蕾越说越兴奋,不遗余力给他们洗脑:“改革开放,就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国家都有需求,因为在原来的经济制度下大家都没有饱饭吃。这就有了小岗村、小井村里的农民,首先起来抛弃人民公社的集体生产制度,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经营承包责任制……”

从中央层面谈到良庄,从联产承包责任谈到“两个凡是”,从小平同志谈到所有改革开放的弄潮儿,谈到一个又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言外之意再清楚不过,你们全县领导,思岗经济能不能发展起来全靠你们,有没有魄力,敢不敢支持“摸石头过河”,敢不敢支持我们把“良庄人自己的银行”变成“思岗人自己的银行”!

罗红新被架得下不了台。

崔丽华沉默不语,纪委书记在这一问题也没什么发言权,政法委书记同样如此。

武装部长没那么多顾忌,他考虑的是这一届党委班子不能出问题,冷不丁问了句所有在座领导最关心的问题:“晓蕾董事长,南州区委侯书记是搞经济建设的专家,是我们思岗走出去的大能人,也是你的老领导。你有没有跟侯书记谈过,他对基金会持什么态度?”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李晓蕾嫣然一笑:“侯厂出国招商引资,电话没打通,我发电子邮件请教过。侯厂什么人各位领导知道的,他就回复了两句话,第一句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第二句是建议我向县委县领导请示汇报。”

老卢关系网庞大,谁也不敢招惹他,不过终究是“歪门邪道”。

侯秀峰跟老卢完全不一样,走的是正道,凭本事赢得各级领导器重,去年总理来南港视察点名要见他。省领导来南港检查工作,市委常委不一定全见,但不可能不见侯秀峰。

区委书记只是暂时的,达到一定级别的领导几乎全知道,他马上是市委常委兼南州区委书记。

出让他一手搞起来的丝绸集团股权,查他的老部下,甚至立案调查他的“亲传女弟子”,谁不担心侯秀峰会生气。

两句话的意思很明确,侯秀峰不计较,众人稍稍松下口气。

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天。

帮你们过一关,你们才会帮我。

李晓蕾顿了顿,接着道:“我曾在丝绸集团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前说过没思岗就没我李晓蕾的今天,其实应该是没丝绸集团就没我李晓蕾的今天,对集团我跟侯厂一样怀有深厚感情,我爱人同样如此。对集团过去两年的现状,我们夫妇的感受可以归纳成六个字:爱之深,恨之切。我爱人一年只回去一次,平时工作学习很忙,了解得比较少,只看到第一次改制人员分流之后又变得臃肿起来了。我回集团次数也不多,除了看到这些之外从订单上也看到许多不舒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