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6章 内外压力下茁壮成长的中国航空制造(第2/3页)

“我们数控设备公司为了推广数控机床在国内的运用,我们自己的九一银行不是可以对这些购买的单位进行贷款?”刘一九有些东西不记得,但是不代表所有的事情都忘记了。

九院拥有庞大的资金,这些资金如果仅仅是存在银行里面吃利息,并不符合九院的发展,同时对于国内的一些产业促进作用并不是太大。所以,最后在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之后,九院跟军方合资成立了一家商业银行,这家银行被命名为九一发展银行,主要用于扶持跟军工体系有关的产业。

这样一来,商业贷款的利息也得到了,同时还促进了国内基础加工技术体系的升级发展。

数控机床方面,为了快速推广,自然也是九一银行资金的重点倾斜对象。

何况,九一银行也喜欢这样的业务,每一台由九院下属的数控机床厂制造的精密数控机床,都是有着定位装置的,同时,操作系统里面预设了程序,每个月贷款单位都必须在偿还了贷款之后才能获得下一个月的系统解锁代码,或者通过数控机床公司利用卫星网络系统远程解锁。不偿还,就无法获得代码,到了时间整台设备自然也就无法使用,根本无法运作起来。

这就逼得贷款的加工企业,必须要按时还款。

如此模式下,怎么可能会出现加工单位买不起数控设备的问题?

“我的刘主任啊,咱们的贷款,那只是针对普通的数控加工设备啊,超精密以及大型加工中心等机械设备,本来都只是用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军品加工单位,这些单位都有钱,即使没有钱,只要有这样的计划,也能够搞到资金,所以他们自然就不会,也不可能获得咱们九院的贷款。国企的资金,可不是那么好收的……”熊风暴一脸的苦涩。

刘一九了然,这些事情,倒也正常。

这个规定,好像还是当年自己提议的?

“需要想个办法,这样下去我们也就只能自己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刘一九说道。

“确实是这样,如果我们有充足的资金,我们会选择一些生产规模比较大,跟我们合作比较好的企业来进行合作,帮他们搞一些设备……”精密厂的负责人对着刘一九说道。

熊风暴偷偷地对着厂长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向刘一九要钱呢。

刘一九没有回答,而是向着前面走去。

精密机械加工厂里面,原本是为了生产发动机而从九院基地三区里面抽调的技术骨干成立的车间,十多年的发展,变得相当庞大。整个车间里面除了少数顶级精密程度很高的普通机械加工机床,大部分都是数控机床。

小型的数控机床整齐地排列在庞大的车间里面,大型结构件加工车间里面,则是没有那样的状况,一个上百米长,数十米宽的车间,可能就被三五台大型数控机床占据。

很多车间里面,都没有那种人头攒动的景象。

技术密集型企业,就是这样的情况,设备多,人员相对来说并不是那么多,在空旷的厂房里面,看起来更是显得人太少。

在这里面,为了更好地生产,提高效率,自动化装置比其他的工厂里面多了很多,这也是九院智能生产方面的一个实验平台了。

从原材料到机械加工,再到热处理,表面处理,最后进入到装配的程序里面,庞大数量的零件成为一架先进的飞机,这个过程,刘一九花了两天的时间匆忙地参观了一遍。

尤其是在组装车间里面,超过十架庞大的运十飞机在空旷的车间里面一字排开,各种辅助设备都在周围即使包围起来已经开始成型的飞机,看起来,也给人极其震撼的感觉。

庞大的车间里面,组装的人员数量反而很少。

“十五年的时间,我们从一片空白,发展到现在的程度,非常不容易了。但是,这还不够!我们需要更庞大的生产组装车间,我们需要更多数量的订单,只有这样,我们的大飞机事业,才能够奋起直追,赶上美国以及前苏联。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让如同安-224那样庞大的飞机从我们的组装车间里面走出去……”刘一九站在组装车间最高能够看到整个车间全景的地方,一脸豪气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