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0章 手握千亿美元依然缺钱(第2/4页)

不是已经说服军方的大佬们不装备图-22M战略轰炸机吗?

即使国内有了可以仿制的能力,这种中程战略轰炸机,显然已经不符合未来的国防需要。

“在你搞回来图-22M以及图-160之前,我们的轰炸机只有轰六,歼七能够承担部分轰炸机的工能,不管是航程还是载弹量,都是无法满足国防需求。”杜仲坤开口,“所以,在成立新项目之前,你应该考虑一下我们的经费未来分配。一个战轰的开发研究工作,需要的经费也是海量的,我们手头的这点经费搞不好就得占用一半甚至更多。”

如此一说,刘一九就有点头大了。

非完全状态的忆阻器,这是整个九院人工智能迫切需求的。

而战轰,这是整个中国国防需求的。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

航空方面跟核潜艇,都是国内目前需求的。就连战略核导弹,在有了东风-31之后,使得这两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

只有拥有航程足够远,载弹量足够高的战略轰炸机,以及性能更好的战略核潜艇,才能让三位一体核威慑力构建完成。

“战略轰炸机,我们需要搞,但是人工智能,同样需要搞。实在不行,就从人工智能的研究以及其他相关项目的研究经费里面调拨。”刘一九想了想,最终只能无奈地做出这样的决定。

手中握着上千亿美元,这是非常庞大的一笔经费。

奈何,九院这些年涉及到了太多的项目,一时间想要丢出去,也是没有可能。

军方手中没有足够的经费来支撑这些项目。

钱看起来不少,问题是需要开支的也多,很多项目都得预留足够多的经费。

要不然,军方也不会轻易地放弃打九院小金库里面这上千亿美元的主意,他们不打这笔钱主意有着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九院必须在某些重点项目中加大投入力度。

万吨级大驱的055舰,目前即将改造完成的导弹战列舰,甚至是航母计划帝国前期准备工作;航天领域里面,东风-41的研发也得继续,其他型号的导弹也不能少,载人航天工程方面九院同样需要投入,探月工程则是由航天自己买单……航空领域则是各种类型的军用飞机研究……

任何一样,都是需要非常庞大的经费投入的。

“非得搞这个项目?”王顺义再次询问刘一九。

徐志辉也是看着刘一九,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小刘同志,如果不是特别迫切,关系重大的项目,能够缓一缓的,尽量缓一缓吧。现在开源有些困难了,我们就只剩下节流了……”

“我知道,但是这真的是关系非常重大。在当初人工智能项目的立项评估中,我们就已经清楚一旦人工智能出现对于我们的研究有着多大的作用,更加不要说其他方面。任何能够让人工智能研究获得突破的,我都不希望放弃。”刘一九很是认真,同样也非常严肃地说道。

他用这样的态度向管理委员的人表示,他在这事情上面真的非常坚定。

这是让人工智能获得快速突破的一个方向。

“要不,就把这个合并到人工智能里面?这样研究经费将会节约很大一部分。我们需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到战舰以及军用飞机的研究领域中去……”徐志辉管钱,只有他才清楚九院的经费究竟能够支撑多久。

不乱开项目,十年没有问题,不过这仅仅只是目前九院手中这些大型项目的经费需求。

一旦乱开新的项目,这经费,真的不够用。

刘一九是想要搞航母的,还想要搞隐形战舰的。

现在隐形战机研究也开始加快,从巴格达运回来的美国隐形战机早就到了国内。还有刚刚搞到的电子侦察机等方面。

军方都是指望着九院的这个小金库里面出钱。

同样,九院也是希望能够插手到这些项目的开发研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