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2章 技术不成熟,也得射(第2/3页)

刘一九能够如何?

九院下属的汽车生产厂,因为自己设计制造生产线,所以,刘一九制定的五年十万辆的产能,基本上没有达到,即使到了现在,他们的汽车,都没有生产出来……

具体的问题,刘一九也懒得去管了。

国际局势变化太大,现在主要就是想着抢劫苏联,不能什么都是他去不是?

“现在的样品车如何?至少,能够承受拉着这玩意儿跑上几百上千公里然后再发射出去吧?”

刘一九之所以急着要把东风-31打出去,可不仅仅是为了吓唬美国,更是做给在中国的俄罗斯看。

只有有了这样的实力,老毛子才会在谈判中陷入被动。

这也是为什么非得骚包地公开发射导弹的原因。

美国跟俄罗斯都没有限制战略导弹的发展,毕竟这是大家都需要的威慑力。谈判了这么多年,也不过是限制了中程战略导弹。

“发射出去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重新使用估计有些悬。反正这东西,导弹在开始试制的时候,发射车也就得开始生产,不然这导弹就只能布置在发射井了。”杜景坤苦笑着说道。

航天的技术,中国这些年的追赶,虽然跟国外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努力就能够赶上去,毕竟中国投入到这里面的费用比苏联跟美国都少了太多了。

在基础的配套方面,发展的时候因为资金的倾斜,也就变得缓慢。

“那就行了,不能在发射井里面发射。东风-31最大的威慑力就是因为采取公路机动,生存力强,射程远,速度快,在发射井发射,这就跟我们的初衷不符合了。”刘一九跟着杜景坤一边走,一边说道。

航天基地的建设,跟九院的模式差不多,本来这边是三线备用基地,平时负责的也是组装民用火箭等。

之前的东风-5,由于属于国内最先进的远程战略洲际导弹,在84年阅兵时候出现的三枚中,也有一枚就是在这里面组装的。

这就使得跟其他的三线单位一样,考虑到战争的残酷,为了在战争中还能继续生产,这就必须有全套的生产系统。

非核心的,都是在外面,而不是进了洞。

在洞外的山沟里面,甚至一些山坡上,分散着大量的厂房以及职工宿舍。

为了给东风-31配套,航天工业部专门从航天下属的各大单位抽调了一批技术人员,更是整合航天002基地下属的102厂,303厂,304厂,306厂等技术基础雄厚的机械制造单位联合成立了一家重型车辆设计研究单位。

这家单位,产品不针对民用市场,仅仅只是针对东风-31这样的大家伙配套。

“目前由于在了运输、安装、发射一体的TEL(TransporterErectorLauncher)车辆设计方面没有经验,进展很慢,所以这次我们依然是采用半挂牵引车的传统方式来进行初期的实验。”杜景坤把这家命名为31车间的负责人张铭找过来,向着刘一九介绍情况。“也就是说,还是采用牵引-发射车分离的模式,这对于后勤保障的要求稍微高一些。”

“看看再说吧。”刘一九并没有说在车辆上面提出意见,现在他是越来越少开口。

能不影响,自然不会去插手。

只有他们自己发展出来,才能更加快速地发展。

采用这种模式,估计也是应急方案。

三人直接进入到了总装车间里面,车间很大,并没有太多的产品,显得非常空旷。

在车间中间位置,有着一个没有车头的汽车底盘,如果把一些在两边的附件给拆开,其实就是两排轮子中间支撑着一个架子。

看起来,倒是比之前使用的东风-3等导弹的那种牵引架要舒服得多。

毕竟,这样威力巨大的东西,如果底盘仅仅只是几个轮子加上一个架子,实在是丢人。

“这是全新的设计?”虽然在没有装上导弹的时候,看起来中间的底盘依然是采用钢结构,但是多了很多的线路,底盘两边更是有着不少的箱子状物体,还有很多的液压管,刘一九不由有些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