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5章 有了激光炮,不能少了电磁炮(第2/3页)

理论研究,必须走在前面。

双方都是单独研究,而且对于这些武器在未来的运用认识不足。

刘一九对于这种情况倒是非常清楚,就如同他了解一些材料的生产没有办法生产出来一样,他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甚至各国都是在大规模地进行运用,而现在总不能告诉大家,努力搞吧,未来战场就得靠着这些武器了。

常规弹药,甚至价格高昂无比的导弹,都是会被淘汰的。

站在历史的高度,有时候,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我们现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持。同时,要想让射程更远,达到数千公里,按照目前的情况,根据我们利用超级计算机建造的模型推算,需要的能量以及设备,体积甚至比我们的军舰还大……”负责电磁武器研究的马明伟严肃地说道。“甚至,电磁轨道炮的精度,也是不可控的。这个,还真的有必要研究?”

“怎么能够没有?”刘一九知道,这些专家是对未来有些迷茫了。

按照现有的技术条件,他们要想达到目标,把二十公斤的炮弹推送到数百公里之外,制造的电磁轨道炮,造价将会达到数十亿美元。

利用线圈炮模型,却又无法达到要求。

毕竟从一开始,九院研究到电磁炮,并不是单纯的线圈炮,也不是轨道炮,更不是技术难度更到的重接炮。

刘一九为了一开始就站到更高的高度,研究出来就能够投入实战运用,亲自弄出了结构草图,他们研究的电磁轨道炮,这是真正的电磁轨道炮。整体来说,属于利用多级电磁不断加速的重接炮。

按照模型,整个炮跟普通大炮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这是指外形结构。

而在大炮的主体部分,则是各种充能装置以及炮弹供应机构。在前面用于发射炮弹的炮管内部,有着多级加速装置,每一级加速装置,则是利用轨道进行连接,炮弹在这轨道里面不断地被修正,避免在炮管内部加速的时候会偏离炮管中不同级的加速磁场的中心。

融合了世界上研究电磁轨道三种不同方式的电磁轨道炮,难度远远比1+1+1的结果更大,不是等于3,而是等于9甚至更多……

仅仅是模型,就已经让人绝望。

这比激光炮要求的加工精度更高,特别是后面的装配精度。

数级线圈,在炮管内部进行安装,然后要求这些线圈产生的电磁中心处于同一条直线上面,哪怕是0.01毫米的偏差,就会造成炮弹获得的高速损坏内部线圈,从而出现炸膛的问题。

即使不会损坏炮管,这里面的炮弹,因为在发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偏差,出去的时候,瞄准目标的基准是根据在炮管中心线加速之后,将会形成很大的偏差。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电磁轨道炮上面表现的极其明显。

甚至,比那些大炮还差的离谱。

根据超级计算机的推算,验证,如果在中心内偏差超过0.1毫米,在一百公里的射程,将会出现超过两千米的圆周误差。

这样的结果,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射程更远,偏差更大。

上千里的射程,那偏差可能就是几十公里了。

电磁轨道炮本来就是利用动能来精确打击地方装备的核心部位,这样的情况,甚至比伊拉克人改造的那些飞毛腿都还不如,花费数十亿美元制造出来,能够有什么用?

没法安装到战舰上面,更是没有办法弄到更小的车载平台上。

完全就是在不停地消耗资金。

“其实,困难程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至少,在蓄能方面,这个可以跟激光武器蓄能装置合并项目,然后进行一些改造就行了。至于加工精度方面,这个只能逐步地提高……初期的目标,我们把射程定在10公里,没有必要从一开始就定那样很难实现的目标不是?”在了解了项目的详细情况之后,为了给研究人员打气,刘一九心中叹息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