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你们该着手大飞机产能建设了(第2/3页)

跟麦道合作生产,是麦道公司的人主动提出来的,不过在中国,倒是有着很多人支持这样的事情。

由于运十项目在成立的时候有着很强的政治性,所以很多人认为运十有着太多人反对,下马是有政治目的,实际上只有到了这个时代了解到具体情况的刘一九才知道。

运十一直发展到现在,比历史上彻底下马的时间多用了好几年时间,飞行架次超过了五千次,飞行时间更是超过了七千个小时的时间。虽然每次飞行都是安全无故障,只有研究团队才清楚,在这些飞行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多少的设计缺陷。

多花了十亿的经费,才让设计变得真正成熟起来。

至于性能,其实比世界上同类型的先进飞机还是要差上不少。

否则,刘一九也不可能让九院一直都在继续出资支持项目的继续改进。

“另外,民航客机跟军用运输机不同,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因为民航客机每天都在飞行,甚至每天飞行时间都是比较长的,而且,每次的飞行都是运载着大量的人员……”邱岳这话表面看起来跟现在说的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是能够听懂这话的潜台词。

运十没有适航证,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说下一步的。

毕竟,民航客机跟军用运输机不同,主要就是用于人员的运输,适航证是在飞机的各项安全性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验证之后才会颁发的,这样是对所有人都是好事情。

说这些,也是变相地给刘一九解释,为什么上面的大佬没有直接给民航总局施压,给运十颁发适航证。

刘一九自然明白这事情,隐晦地对着一直盯着自己看的邱岳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能够理解。“确实是这样,所以,运十从我们接手过来之后,一直在进行不断地完善以及改进,同时进行大量的飞行试验来验证我们的技术设计。即使没有任何的订单,我们也都不算亏,运二十之所以能够这样快就完成用于地面静压力试验的样机,很多的经验都是源于对运十大量的经验积累。”

庞大的厂房里面,摆着一架仅仅剩下涂装以及一些非关键的设备没有安装的庞大运二十静静地矗立着,这些人谈论什么都对它没有丝毫的影响。

在厂房的另一端,一架已经完成龙骨以及大梁等主体结构的安装,初具外形的运二十旁边有着不少人在忙碌着,装配,并没有因为有大佬前来就停止下来。

在这个话题上面耗费了不少的时间,邱岳再次转移了话题,不过依然跟运二十没有太大的关系。

“目前,等到运二十首飞成功,到时候九院的大飞机厂就有两款大飞机,不知道在生产配套以及产能安排上大飞机厂有什么计划?”邱岳的身份是退休的军方大佬,以及即将上任的蓝军副司令,问这个问题有些不合适,虽然问的是运二十,不过即使完成首飞,飞行试验结束,也得好几年的时间。

说到头,还是询问的运十的情况。

马凤山等人有些不明白,刘一九却从这话里面听出来了,当即就笑着说道,“运十的设计到生产过程,全部都是我们国内自己努力出来的结果,在我们跟二重联合研究出七万吨大压机之后,我们的大飞机主大梁强度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么长时间的试飞,也是对我们大压机锻压能力的一个检验。在这些关键技术设备得到有效的解决之后,我们拥有了完整的大飞机生产能力……我们的大飞机厂坐落在成都,很多的大型零件以及锻压设备长途运输并不方便,二重,北方重工,秦飞,以及一些配套单位都开始在这周边建设生产工厂,这样一来,主要关键零部件在成都以及德阳这些地方就能够完全生产出来……”

基本上从运十进入到九院之后,刘一九就在不断地开始完善大飞机制造工业的配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