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福地(第3/4页)

吃饭的时候,李南和哥哥开了一瓶红星牌曲酒,这是红星酒厂最近正在力推的一款新产品,李晨作为酒厂的老板,自己自然要以身作则,平时要喝酒,都是喝这种酒,这酒有一股清冽的高粱的味道,喝到嘴中,回味悠长,醇香四溢。

“过节之前,县农行的行长到厂里面来调研,见到我们的产销非常旺,当即表示,愿意支持我扩大再生产,而且利率方面,还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因为红星酒厂既算作乡镇企业,又是县里面典型的私营企业,县里面要大力支持……”李晨神采飞扬地道,“想想当初,农行的贷款,就像一座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起来,现在好了,银行反过来主动要贷款给我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不过我现在还没有想好,到底要不要急于扩大规模,虽然现在我们的销量很大,生产线一直都在努力地生产,但是毕竟厂子发展的时间很短,我想先稳一下再说,把销售渠道理清,把市场基础打牢了,再扩大规模,才没有任何问题。”

李南笑了,经过经营红星酒厂这个事情,哥哥李晨已经变得比以前更加老练了,在酒厂的发展上面,也有了自己的思路,而且十分地稳健,并没有因为酒厂发展得红火而失去自我。

“嗯,稳一点是好的,不过这几年,白酒业发展都十分地迅速,如果不抓住机会的话,很难真正的壮大。我建议,多从市场角度出发,来规划一下红星以后的发展,先看看市场上到底有哪些同类产品,他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卖点,老百姓买酒的时候,是冲它哪一点去的,或者说,在老百姓心目中,那些品牌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形象?比如说,茅台,大家都认为是酱香型中最好的酒,五粮液,则是曲酒中最好的,那么红星酒呢,应该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印象?”

这些,其实是营销学中产品定位的实际应运,李南在书中学习了,正好用来和哥哥探讨。当然,他也没有必要掉书口袋,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和哥哥交流。

对于李南提出来的问题,李晨沉思了片刻,抬起头来,道:“看来,之前我的思路还是有些散了,之前我们的绿豆大曲已经做得有些名气了,老百姓对这个品牌也比较接受,我后来又搞红星牌高粱酒,反而失去了特点。不过,我感觉得到,市场上,对绿豆酒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还是有很大的不足,感觉绿豆酒的销路,走到了一个瓶颈,这也是我为什么搞红星高粱酒的缘故。”

他有些苦恼,企业发展到了一定成都以后,就会遇到发展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一个人一样,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就会有一种迷惘的感觉。

李南笑了笑,道:“这个是很正常的,毕竟绿豆酒,也算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酒,没有其他什么大品牌,现在你就像是在单打独斗,所以销量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感觉难以扩大了。但是正因为这样,如果花大力气把这个品牌打响了,以后的绿豆酒市场上面,红星就是老大了,就像酱香型酒中的茅台。当然,要达到那个层次,除了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宣传以外,还要把酒的质量不断地提高才行。当然,如果能够赋予他更多的特色的话,那就更好的,但这又不少一朝一夕能够搞得好的。”

虽然李南也希望帮哥哥想出更好的办法,把红星酒厂的发展方向确定好,但是这个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现在他就没有更好的想法。

李晨道:“看来,现在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要怎么样把绿豆酒的质量提起来,至少要上一个档次才行,毕竟现在绿豆酒,还是有一种城乡结合部的气息,带点小市民的感觉,上不了很高的档次,酒的价格,也不可能多高。”

“好了,你们两个先吃饭,厂子的发展,一步一步来就行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办法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想得出来的。”母亲范慧明笑吟吟地道,兄弟俩齐心协力,让她十分地欣慰,“很早以前,我听说,有人把酒藏在凤凰山下的凤凰洞里面,放一段时间,拿出来喝,味道就好醇正得多,没有那么涩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