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狠狠一耳光(第3/4页)

李南点点头道:“这是当然,郑总的投资团队很快就会进来,到时候等他一确定,我就及时跟邹镇长联系。”

中午,李南干脆叫上了王正维,同黄松和邹浩良一起吃了午饭,并且让乔安军及时把帐结了。这样子让黄松和邹浩良心中感慨不已,在回去的路上,两人都不由自主地感慨李南走到哪里都干得不错,以前在沿安镇的时候,对沿安镇的招商引资工作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现在到了引资局,又很快地打开了局面。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黄松感慨道。

五月八日,经过郑健全的权衡,他将“贡椒”的主生产基地放在了沿安镇,毕竟他第一次发现“贡椒”是在这个地方。与此同时,他还将加工基地也放在了沿安镇,毕竟沿安镇的交通是很方便的,距离武阳市城区也不远,离高速路也很近,同时这里征地方面要方便得多,因为土地价格便宜,这样他又向区政府多要了一些优惠政策。

两天以后,上次在天都市跟李南见过的搞花卉生意的郝韧国也来到了利平区,主动找到李南,提出要在利平区投资。

对于郝韧国的忽然出现,李南十分地疑惑,之前在天都市见了一面,虽然自己将相关情况介绍得很详细了,但是郝韧国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怎么忽然跑来要投资了呢。

结果李南一问,才知道郝韧国其实这段时间都没有闲着,他不仅将武阳市跑了一遍,同时还对附近的几个市区进行了调研,最终决定在利平区投资,准备建立一个花卉物流中心。

“嗯,自从上次在天都市听了你介绍利平区的情况以后,我就在思考向天南发展的问题。在天都市以及江天省背部,我都已经建立了花卉物流基地,但是在天南地区,发展还比较滞后,这跟江天省经济北强南弱的格局有关,花卉的市场,跟城市的发展是有着很大的关联的,城市越发达,花卉市场越繁荣。这段时间,我认真地考察了一下天南各市,这些年各市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很有一种后发优势的感觉,而武阳市无疑是天南的中心区域,虽然经济发展还算不上,但是至少区域位置来说是中心,所以我选择在武阳市投资。至于说为什么选择利平区,主要是因为李南之前你的介绍,让我觉得立平区还是大有可为的。”

郝韧国将事情的前因后果简明扼要地说了一番,最后自然要将这个人情归到李南身上。确实他建立花卉物流市场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武阳市,而是针对整个江天省南部地区的,因此无论在武阳市那一个地方都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李南在利平区,便是他最终选择利平区的最大理由。毕竟李南人如此年轻,就已经是副科级干部了,而且他背景不简单,这也是值得投资的。

听了郝韧国的讲述,李南惊讶之余,也不禁十分佩服郝韧国的务实,估计他之所以不声不响地跑来调查,是想掌握更直接的资料,了解真实情况,而现在一旦了解清楚了,便干脆地下定了决心。

想到这里,李南道:“郝总到利平区来投资,我们欢迎之至啊,既然郝总已经对武阳市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那我也不说什么废话,郝总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在我职权范围内的,我立即回答,如果不是我就立即向上级汇报。尽量为郝总在利平区投资创造最便利的条件。”

郝韧国微微一笑道:“嗯,我的条件很简答,之前我也了解了郑总的投资情况,你们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我也没有什么说的,所以我也不会提过分的要求,毕竟投资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双赢的事情。相关政策,比照郑总的来就行了,我这个条件,不过分吧?”

李南笑了起来,他的这个条件,倒真是不过分,毕竟区里面能够答应郑健全的,自然也能答应郝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