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副局长(第2/3页)

现在已经是新的一年了,沿安镇去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在李南负责这一块以后,相对上半年以及前几年,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最终在全区都算是完成得比较好的。

这一点,也成为沿安镇去年工作的亮点。

只要是对沿安镇的情况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沿安镇的招商引资工作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区的亮点之一,李南的贡献是最大的。

而现在,镇政府正在规划新的一年的招商引资工作方案。

李南这段时间也在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

在对沿安镇的各项资源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以后,李南初步有了一点设想,那就是大力发展蔬菜种植。

因为沿安镇离利平区、武阳市区都不远,交通便利,而本地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李南觉得这是发展蔬菜种植业的最好条件,可以将沿安镇发展成为武阳市的蔬菜集中供应地。

毕竟,武阳市其他的资源是比较匮乏的,要发展工业难度比较大。

而相对来说,随着城镇的不断发展,对蔬菜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同时沿安镇土地资源、人力资源都是足够的。与其拼命地没头没脑地去挖掘工业企业,还不如把沿安镇搞成一个特色产业基地,做大做强。

当然,目前这还只是李南的一个设想,还没有得到黄松和邹浩良的认可。

听着李南细致地描述着他对沿安镇经济发展的蓝图设计,邹浩良心中一阵感慨,其实李南说的这些,可不仅仅只是招商引资的一个思路,而是对沿安镇整体经济发展思路的一个规划。

首先,不管这个规划是不是合理的,至少李南能够想到这些,能够在即将离开沿安镇的时候还为沿安镇的发展费心费力地谋划,这就是很难的。

“这家伙,有背景、有学历,又有实干精神,而且人品也让人没的说,将来不发展起来才怪。”邹浩良心中感叹道。

等李南讲完他的思路,邹浩良道:“李镇长,你的思路很好,当前各地都在发展经济,但是如果发展,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关于全局的事情,只有找到了方向,找对了思路,我们的发展才能够持续。你说得对,沿安镇的条件局限了,我们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要有特点,有重点地去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崭露头角,你说的这个思路,我会好好思考一下,到时候希望能够把他确定为沿安镇的中期发展规划,争取三年之内,把沿安镇打造成为武阳市的蔬菜供给基地。”

因为李南很快就可能离开沿安镇了,所以即使觉得他提出来的方案很好,但是邹浩良也不好再要求李南将方案完善。

李南微微一笑道:“这也只是我的一点初步想法,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我已经给王节安排好了,让他做一个调研课题,争取尽快将方案完善。”

邹浩良一听,越发地高兴,李南这其实已经将相关的事情安排了。

“王节同志做事比较灵活,有冲劲啊。”邹浩良道。

他看得出来,虽然说王节是靠着黄松的关系到沿安镇来上班,但是他其实跟李南跟得比较紧。

当然,这一点也不奇怪,毕竟只要是能够正常思维的人,都看得出来李南的前途无疑是极为远大的,能够趁早跟他搞好关系对自己的发展也很有利。

再过九天,就是春节了。

李南也不知道区里面能否在这之前把具体的任免确定下来。

按照以往的情况,只怕很好。

因为自己的公示就要一个星期,而公示完了以后,还要区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具体的任职安排。

一般情况下,年底领导们都是很忙的,人事变动也不会在这个时侯进行。

最大的可能,就是在春节七天假期过后再安排。

对于这种情况,李南也没有什么,反正再急也不急于这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