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难啃的骨头(第2/3页)

正因为如此,在确保整体研制进度的前提下,大部分人都倾向于选择目前比较成熟的DJP-140计算机,就算是装备研制周期性很长的海军方面的李铭也是持类似的观点,对此卢嘉栋也很清楚,更明白先解决有无问题的道理,毕竟在现阶段的技术状态下,相关的技术验证和积累以及解决当下难题是最重要的。

不过有无问题能解决了,就意味着后续就能够顺利的进行改进吗?运十飞机解决了大飞机的有无问题,但后面却惨遭下马;核潜艇解决了有无问题,但却应声停滞近十年才重启相关计划;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卢嘉栋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每每看到类似的资料后无不为之扼腕叹息,有无问题并不值得炫耀,只有转化为部队手中实打实的利器,才有资本挺起腰杆子,正因为如此,当炮兵雷达开展研制的伊始,卢嘉栋就提出实用化和实战化的总体要求。

可如今性能不尽如人意的计算机却成为面前的拦路虎,而这其中所涉及的集成电路制造、加工工艺的创新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每一项都是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尤其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俗话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内这方面的电子人才本来就奇缺,更不用说有着丰富经验的相关技术工人,如此种种绝非一朝一夕之间便能解决得了的!

想到这里,卢嘉栋深深的叹了口气,是有舍有得的适当放弃,还是尽量做到鱼和熊掌都可兼得,是就此妥协还是继续坚持,相互矛盾之下,卢嘉栋狠愁了几口烟,而后深深的吐了出去,汹涌的气流在冰冷的空气中化作团团白烟,将面前的按部就班落下的雪花吹得凌乱飞舞,亦如卢嘉栋此时此刻的心情!

“唉!真是块难啃的骨头!”

卢嘉栋感叹了一句,便长身沿着小路漫无目的地向前走着,厚厚的棉鞋踏在覆盖雪花的地面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就这样也不知走了多久,卢嘉栋面前出现一排低矮的平房,除了中间一处还亮着明亮的灯火外,其它的都是黑漆漆的。

卢嘉栋见此知道里面是中原电子雷达所的科研人员在加班,于是站定身子回头看了看,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了这么老远,而后抬起胳膊,借着前面不远处的屋子里射出的灯光看了看手上的手表,这才发现时间已经过了十点半!

“这么晚了,得回去休息了!”

卢嘉栋自言自语了一句,便放下胳膊,而后便转过身子,可还没等他抬腿准备走时,就听到亮着灯光的屋子里隐隐的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

“小宋,你知不知道,改进计算机说得简单,但那可是确确实实难啃的骨头!”

听到“计算机”和“难啃的骨头”这两个在脑海中不断出现的两个词时,卢嘉栋不由得一愣,进而停下了脚步,而恰在此时一阵倔强而又精力充沛的声音再次响起:

“老师,难啃我也不怕,你看人家卢嘉栋卢主任,那么年轻就有这份成就,不也是一根硬骨头一根硬骨头啃下来的,他能做得的,咱们怎么做不得?”

听了这番话,卢嘉栋不由得一愣,紧接着脑海中浮现出中原电子雷达所所长钟晓沫以及他的得意门生宋晓旭的身影,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平房内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钟晓沫和宋晓旭,因为中原电子雷达所的科研条件有限,仅有的办公楼用作精密仪器的存放和实验。

所以日常办公依然在这座低矮的平房内,此时的钟晓沫和宋晓旭正在这里加班演算着炮兵雷达的几项基础计算公式,就在两人完成一项论证后稍事休息的片刻,宋晓旭再次提出他心中那份研制计算机的梦想。

要知道自从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他便立志要亲手研制一台高性能计算机,为此他不止一次地向自己的导师钟晓沫提出类似的要求,不过每一次都被钟晓沫反驳回去,究其原因宋晓旭心中也很清楚,芯片不过关、电路老旧、工艺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