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颁奖季临(第2/3页)

坐落在帕克城的圣丹斯电影节也总是能够成为颁奖季的热点——不过是为明年的颁奖季提供种子选手。

在进入二月份之后,热潮不仅没有减弱,还在持续升温,美国演员工会奖、全英音乐奖、格莱美、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柏林电影节等重量级颁奖典礼都将一一揭晓得奖名单,最后回到三月底的奥斯卡,为整个颁奖典礼落下帷幕。

恰恰是因为颁奖季的喧闹和繁荣,在五月份登场的戛纳电影节独树一帜,反而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以看得出来,颁奖季已经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产业链,从九月份开始,到三月份落幕,宣传公关计划徐徐加温,逐渐爆发,在一月和二月迎来高潮,等待着三月的胜利果实。

以前在西洋镜影业的时候,兰斯就目睹过颁奖季的盛况,“死囚之舞”甚至还顺利地赢得了那一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但客观来说,那一年的整体竞争水平就不太激烈,再加上历史原因——种族问题再一次爆发出来成为了瞩目焦点,所以最终哈莉·贝瑞(Halle Berry)和丹泽尔·华盛顿两位黑人演员的胜出,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太多悬念的。

这一次,兰斯将亲自加入到颁奖季的喧闹之中,“上帝之城”将作为混沌影业的代表作品,第一次参与到颁奖季的争夺之中。不过,“上帝之城”的情况显然有些特殊。

作为一部葡萄牙语作品,“上帝之城”主要还是参与最佳外语片的争夺。这部电影在巴西国内引起了交口称赞,巴西也正式确定由“上帝之城”作为代表参与这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争夺。

所以,“上帝之城”和颁奖季其他作品的宣传路线也不太相同。因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外语片评选委员会投票选出。

不同于奥斯卡大部分奖项都是由学院六千多名成员集体投票选出,最佳外语片依旧是少数评审委员选出入围名单,再由参与外语片放映活动的会员们来选出得奖影片,相对而言,这依旧是一个少数评审委员选择出来的奖项。

所以,颁奖季的学院攻略自然也有所不同。用韦恩斯坦兄弟那一套方式,显然不太适用——当然,除非兰斯希望“上帝之城”能够跳出最佳外语片的桎梏,去冲击最佳影片,那又另当别论了,不过从历史发展轨迹、从学院成员的国籍、从奥斯卡的国籍属性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提名,也许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但得奖,几乎是不可能的——把“几乎”去掉也是成立的。

颁奖季的纷纷扰扰与“上帝之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几乎全部都只是间接联系。作为一部冲击最佳外语片的电影,更多还是以实力说话,所以还是需要在影评人口碑、观众口碑上着手,没有捷径,也很难套交情。这对于兰斯来说是好事,毕竟,这才是他第一次加入到颁奖季之中,人脉的缺乏和技能的生疏,注定了他不可能“大展拳脚”。更多的,“上帝之城”还是要看派拉蒙的能力了。

由于“上帝之城”在年初就登陆了圣丹斯电影节,并且早早地在二月就举行了公映,继而强势赢得了赞誉和关注,票房方面也赢得了不俗的回报。进入十一月之后,“上帝之城”显然早就已经被遗忘了,所以派拉蒙影业不得不安排了电影的重新放映,虽然仅仅只是在七十一间院线放映,但至少可以重新唤醒人们的注意力。不过,点映票房仅仅维持在五千到七千美元左右,成绩不能说差,但也不能说好。

兰斯在蒙特利尔专心致志地拍摄“后天”时,最佳外语片的前哨战就已经打响了。

如果真的要像韦恩斯坦兄弟那样开展学院公关,兰斯还真是茫然地无从下手,一方面以前在西洋镜影业,他们这方面的人脉就不多;一方面兰斯离开西洋镜影业时,几乎是净身出户,珀西此前整理过那些资料,可以派上用场的屈指可数。所幸,“上帝之城”不用走寻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