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八卦考据法(第2/4页)

“再过3到4个月,我又能到达一个什么水平呢?又能给大家什么惊喜呢?”

李小强又在那里YY,实事求是的说,李小强的YY还算正常。自己现在的水平比去日本那会要高是事实。肯定是事实,一两盘可以说是偶然。自己都可以把马小飞逼成那个样子了,虽然说自己用了很多歪门邪道,不过那些也是围棋的一部分吧,也是自己的本事吧。

水平能提高,那么说明自己做死活题,棋谱的“快打”和“慢打”,就这样的修炼方法还是很有成效的。不需要学人家天天在那下棋。既然知道自己的修炼方法有成效,那认为自己过几个月还能进步也很正常。现在自己的水平还很低,就相当于JDP,在基数比较小的时候,增长速度快点没什么大惊小怪。

李小强估计,自己能有机会上擂台赛多半是人们的好奇心,“围观”的兴趣发作,了。

“嗯,这个小孩在家里憋几个月,出来一次就有进步,出来一次就有进步。进步还很明显。幅度还很大,怎么回事?不好解释啊?不太科学啊?板凳板凳,看看下一次……”

心情大好的李小强一大早就叫上张志东,准备继续去方老家“听故事”。现在天元赛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了,看见别人踩着自己上去风光当然不舒服,当然要离远一点。再说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嘛。所以李小强决定先不想其他的事,自己先放松一下。

方老对李小强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发现自从自己认识了李小强以后,自己的研究速度明显加快,有很多不同寻常的收获。他现在收起了轻松李小强的心思,初步认可了李小强“古棋传人”的身份。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李小强有一种特别的“考据”方法,“八卦考据法”。

要说对明清时期的围棋研究,还真是不好研究。留在民间的太散落,官方的呢?那个时候的官方……明朝,到了后期掌握舆论和话语权的基本是“东林党”吧。辫子朝就更不用去说他了。如果是纯官方言论还好办,你基本上反着来听就可以了,那基本上是八九不离十。恨就恨那帮文人蔫坏,经常弄个半真半假,让你考证起来非常困难。

要说人家方老是个明白人,知道那个时候的文人不靠谱。所以专门研究留在民间的东西。不过周围假的东西太多了,多多少少总会影响到一些判断。比如前面提到当过锦衣卫的李釜,两人的判断就出现了一些偏差。

李釜这人围棋水平很高,是一代国手。算是“京师派”的代表人物,不过历史上对这个人的评价不高。都叫他李大魔头,不过人家的水平确实是高,所以没有办法,那个时代的文人只能攻击他的人品。

李釜是当过锦衣卫,是个武官。按说在当时也算是正当职业吧,也算是国家公务员吧,人家李釜确实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可大家知道的,明朝的文人和武官不对付,看不起人家的出身。在那帮人看来,围棋是我们文化人玩的东西。你一个大老粗玩什么玩,你玩就玩吧,偏偏没有人制得住他。有成为天下第一高手的趋势。这下这帮文人受不了了,只能拼命污蔑他。

在他们的描述中,李釜那就是一个小人,地位低贱,靠溜须拍马上位,然后绝情决意,抛家弃子,连个人都算不上,就是个大魔头。

要说人家方老是个真正的好人,围棋水平要研究,棋品什么的也要研究吧,看到这样的描述,那肯定对李釜的评价下降N个档次。李小强不同,他在那帮文人的描述中发现了很多破绽,出乎很多人预料的是,发现破绽,居然是从麻将开始的。

大家知道,在明代中后期,锦衣卫是和太监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个时候太监集体可是可以和东林党他们分庭抗礼。甚至隐隐压他们一头。在他们的描述中,李釜地位低下,靠陪那些太监打麻将过日子,(是打麻将或者是打马吊我们就不考据了。)他不仅靠打麻将赚生活费,还懂得溜须拍马,懂得讨好那些太监。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得罪了领导,导致性情大变,结果抛家弃子,出走京城,跑到江南和人家下围棋,在江湖上引起一阵腥风血雨。所以李釜这人不仅人品不好,他还是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