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名垂影史(第2/3页)

“墨菲的这部影片,用紧锣密鼓的情节,严丝合缝的格局,瞬间甩开其他商业电影几个级别。魔术师才是真正的主角!”

上映不到一天的时间,《黑暗之城》的各种好评如同病毒一般,以疯狂的势头席卷了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别说是普通的影迷了,就连平时一贯与影迷唱反调的高冷派影评人,都在这部影片面前举手投降。

这方面,《纽约客》是代表,《纽约客》的专栏影评人理查德·布罗迪则是《纽约客》的代表。

周五最新发行的网络版本的《纽约客》上面,理查德·布罗迪针对《黑暗之城》发表了一番长篇大论,但与过往不同的是,这番评论不是辛辣尖酸的讥讽和批评,而是高举双手,为影片大唱赞歌。

“娱乐与艺术兼顾的《黑暗之城》必然名垂影史!”

仅仅是这样的题目,就足以显示出这位尖酸刻薄的影评人的态度,也能吸引相当多的读者。

“如果要问什么样的电影才是神作,墨菲·斯坦顿的这部《黑暗之城》就是我不吝惜任何褒奖之词的选择!2013年5月3日,一个黑暗透顶的周四晚上,平生第一次被如此彻彻底底的震撼——那不只是视听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倘若不是当初百无聊赖的看最新上映电影名单,不知要再隔多少年才能放下对大制作商业电影这个种类的偏见,墨菲·斯坦顿的新作,让我发现曾经味道单一的爆米花电影,也能如此的让人迷醉!”

“我完全同意某位同行的观点,墨菲·斯坦顿确实将暑期档商业电影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部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黑色犯罪电影与狂轰滥炸的爆米花电影显然不可相提并论,它的深沉、压抑、黑暗更像是深邃的警匪片。令人称道的是,本片节奏张弛有度,剧本精心编排,毫不拖泥带水——该点集中体现于场景切换,却又不至于剧情信息量巨大到难以看懂,愧于才能庸浅,无法完全读懂墨菲·斯坦顿的深意,本文只能浅谈辄止的分析一下。”

“影片首先反应的是人性。若说杀人如麻的魔术师代表人性的黑暗,则惩凶除恶的‘暗夜行者’就代表光明。纽约,一座腐败污秽的大都市,帮派横行,毒品泛滥,分崩离析。魔术师最善于挑拨人性的黑暗面,开场就利用人性的黑暗让抢匪自相残杀,又怂恿人们枪杀一人就不炸医院,而他的王牌则是利用人性之恶,并且使‘光明骑士’杰伊·蕾切尔堕落。但这座城市希望未泯,穷凶极恶的罪犯和清白无辜的市民都不选择为自保而炸沉对方的船,向麻木的世人展现了人性的光辉,让人极其动容。”

“其次是法制。这是本片写实风最显著的体现,墨菲·斯坦顿开篇就对克里斯·丹恩的暗夜行者合法性的有讨论,还有代表法理正义的杰伊·蕾切尔与克里斯·丹恩一行人餐桌论民主,到了追捕、审讯刘及其他罪犯便三句话不离法律,结尾则升华主题,深入到对法制的终极探讨。”

“正是因为法律,杰伊·蕾切尔的堕落一旦曝光,曾抓捕的罪犯全都会被无罪释放,只有法律之外的‘暗夜行者’才成挑下这幅重担,独自忍受压抑、痛苦、悲剧,以换取正义的胜利,虽然这样黑暗的结局注定与法治精神相悖,但留给纽约的却是一片光明。”

“最后一点是癫狂。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铸造了经典,出色的反派可以成就杰作。魔术师最大的原则便是没有原则,喋喋不休的向人讲述自己的疯狂哲学,还有他五花八门的魔术师生涯。他企望克里斯·丹恩杀死自己,又将计划寄于赌注,极尽癫狂之至,唯盼世界崩塌,斯坦顿党徒中的怪才詹姆斯·弗兰科饰演了这个诡异中带着幽默的角色,从各处汲取表演灵感,甚至练出了独特的笑声,必将铸就影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