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四星半(第2/3页)

尽管影片有点过于强调环境施加给男主角的负面影响,不过罗杰·艾伯特认为这些无伤大雅,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是深刻的,它不会因为你认为不存在就真的不存在。

抬起钢笔,罗杰·艾伯特又一次闭上眼睛,思考了大概半分多钟的时间,然后睁开眼给了最后的评分。

满分五颗星的评分中,他给了《迭戈·罗斯》四星半,并且特意在最后备注发表的影评要竖起一根大拇指!

第二天一早,这篇影评同时出现了罗杰·艾伯特在网络以及《芝加哥太阳报》的专栏上面,立即吸引了相当多人的关注。

尤其最近几年他很少再专门为一部影片写影评了。

在这个颁奖季已经开始的时间段,罗杰·艾伯特和部分专业影评人的好评,无疑让《迭戈·罗斯》在颁奖季有了更多的本钱。

除去这些影评人,第二天的纸质媒体上,对这部影片也是一片赞誉。

“墨菲·斯坦顿用高超的剪辑、丰富的剧情、合适的配乐组成一部十分优秀的影片,更加让人震撼的是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好莱坞报道者》

“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是的,这部电影带给人的冲击力之大难以用语言来形容,首先导演的水平很高,拍摄手法和剪辑方式都相当前卫,配乐也是和主题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效果,故事越是残酷音乐越是奔放,洛杉矶八九十年代的贫民窟,世界上最接近地狱的地方,电影真实的还原了那个年代发生的一切。”

——《洛杉矶时报》

“写实,震撼,描述了一段不光彩的血腥传奇。”

——《加州独立报》

“剪辑、摄影、配乐……墨菲·斯坦顿在技术上的运用接近完美,叙事手法平缓而缜密流畅,故事本身真实又残酷。”

——《旧金山纪事报》

“很真实的电影,让人知道美利坚还有如此黑暗、肮脏、充斥着暴力和犯罪的地方,值得推荐的片子。”

——《纽约邮报》

“惊艳!震恸!某些片段可以作为视听分析范本!环境决定命运!墨菲·斯坦顿竟然能把电影拍摄的如此残酷和具有艺术性!”

——《纽约客》

“影片的媒体评价非常不错,在烂番茄收录的76家媒体中有百分之八十五给予好评,平均分达8.4分;权威媒体综合评价MetaCritic收录43家媒体平均分为82分。”

正午的阳光照落在花园中,墨菲坐在藤椅上面,边看着花园中刚刚更换的盛开的天堂鸟,边拿着电话听卡拉·费斯那边的数据通报,“现在多家主流媒体都认为,影片有望在本届奥斯卡斩获提名或奖项。”

“那还需要我们的努力。”墨菲很清楚这一点。

卡拉·费斯又在电话里面说道,“但观众评价较为一般,你需要注意一下。”

墨菲微微点头,“我知道。”

今天早晨,他就看到了这方面的数据,CinemaScore公布的几个试映场次影院观众评分,《迭戈·罗斯》的现场打分只有“A-”。

对于一部只是在小范围内点映的影片来说,这样的评分并不是特别理想。

墨菲也知道原因何在,首先去看点映的基本都是他的影迷,他的影迷都是些什么人?恐怕都习惯了快节奏的商业制作,对于这种叙事平缓的影片,看不下去倒不至于,但有些不符合期待是难免的。

好在这部影片本也不是以商业和市场为目的。

“我已经让人引导市场口碑了。”墨菲已经通知比尔·罗西斯,让他的黑粉组织适当的出动,他转了话题,“天主教那边有动静吗?”

“没有。”卡拉·费斯很确认地说道,“目前二十世纪福克斯没有收到任何形势的通告或者抗议。”

她问道,“需要做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