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唐画(第3/4页)

既然发现了一个大漏,接下来的作品李逸就看的更仔细了。可惜的是,剩下的作品里虽然也还有两幅很不错的绘画,但都达不到珍稀的程度。

而且这两幅作品康德都很清楚它们的来历,如果正价购买拿来用作交换,很难说是会吃亏还是会占便宜。与其这样,还不如就老老实实的收几件华夏文物,价格怎么样先另说,至少,在这里发现珍品的概率要比华夏市场高得多。

看完日本字画,李逸又来到了收藏油画的房间。相比起康德收藏的那些日本字画,他在油画上的眼光,差的可不是一筹半筹,收藏的这些,不但整体质量很差,甚至连真正的超过百年的都没有一幅。

“李逸先生,近十几年来我都一直待在亚洲,就是这些作品,还是委托我在欧洲的朋友帮我搜集的,没办法,现在的油画市场太热,那些真正的名家作品,价格根本就不是我这样的商人承受的起的。”

李逸很理解的点了点头,确实,除了那些很有底蕴的古老画廊,就连欧洲,很多画廊主要经营的也是一些学院派的新锐的作品,那些名家之作实在是太贵了,甚至一幅都比整个画廊还贵!

“我很期待康德先生您收藏的华夏作品,希望能看到一幅我喜欢的吧。”

“应该会有,李逸先生,请您稍等。”

他转身对这爱田美沙说了两句,意思应该是拜托她帮忙看一下店铺,他要回去拿两幅真正的精品出来。

“看来,李逸先生无论到哪里都很受欢迎啊,据我所知,康德先生手里应该有一幅真正的华夏国宝级的名画。”康德匆匆离开,爱田美沙就凑过来开始给李逸透底了,而这也正是她将康德选入这个名单的最主要的原因。

“哦?国宝级?谁的作品?”

“作品究竟是谁的,不太好确认,不过很有可能是一幅真正的唐画。”

“唐画?”如果真的是唐代的绘画作品的话,只要质量不是太差,确实是可以称为国宝级,这一下,李逸不由的也有些期待起来。

在华夏,能够流传下来的唐代字画数量非常稀少,加上一些真假难辨的,总数可能都不超过20幅。

可偏偏唐代的绘画名家又很多,甚至还有像吴道子这样的山水画创始人,李思训这样的北派山水鼻祖,阎立本这样的“丹青神化”,顾闳中这样的“孤幅压五代”……

“如果能遇到这些大家的传世真迹,这一趟日本之行,可就是真的可以无憾了。”

李逸对于之后的展销会并没抱有太大的期望,因为日本对华夏的研究太深刻了,而且因为典藏的华夏文物太多,所以鉴定师鉴定华夏文物的水平不但远远的高于欧洲,有些方面甚至可以和华夏某些顶级鉴定师一较高下!

就像钟皓晴,李逸即便是拥有鉴灵牌,都不敢说能从她手下捡到字画方面的漏,而这样的鉴定师,貌似日本也有,虽然数量肯定不多,但哪怕是只有一个,这么多年的经营,就足以将李逸的捡漏之路堵住大半。

十几分钟之后,康德匆匆的赶了回来,他的怀里抱着一个长条形的盒子,脸上的表情也很郑重。

“李逸先生,这是我收藏的最贵重的一件藏品,您先看看,看中之后我们再谈。”

李逸点点头,打开盒子,一看到画布是唐代常用的那种麻布,心头就不由得一喜,有门!

打开被小心的卷成了一个虚卷的画布,李逸发现,这竟是一幅很少见的鬼怪图,只是从画法上一眼就能看出来跟鸟山石燕的区别。

“这幅画确实是很像一幅唐画,不过……不过绘画的水平,不过尔尔!应该不是什么名家之作。”

“嘿嘿,能有一幅唐画就不错了,我哪儿还敢奢求是什么名家之作?怎么样,李逸先生,这幅作品您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