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鉴赏春拍(第2/3页)

赵达锋看了一下时间,吩咐道。

三个人折腾了十分钟,确定书画都没有问题之后,一人拿起一幅作品,找地方坐下,仔细的看了起来。

李逸打开手中的卷轴,一看,赫然竟是一代文豪苏轼的《雪堂余韵》水墨纸本手卷!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书法则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并称“宋四家”!

一上来就看到这个大咖的杰作,岂不快哉?

粗粗浏览了一下这幅长达110厘米的长卷,看到上边密密麻麻的收藏钤印,李逸轻叹一声,真不愧是流传有序的精品之作,这玩意,随便拍只怕都要拍出上千万!

接下来是细看,他先从卷首看起,刚刚看到“右黄州寒食二首”的题识,眉头就皱了起来。匆匆看完,他又打开了第二幅长达150厘米的长卷,稍稍浏览,又看了看落款,忽然哑然失笑,还是先入为主了啊,这幅手卷,竟是件老仿!

这种事情在拍卖中很常见,很多时候,拍卖行是不会对拍品的真伪进行背书的。如果仔细研究拍卖目录中的拍品介绍就能发现,除了一些非常确定而且有炒作价值的名家之作,其他拍品在真假方面的描述一般都比较模糊,这时候就要看参拍者的眼力了。

所以,有时候你会听到朋友喊冤,我这件东西是拍卖会上拍来的,怎么可能会是假的呢?不用奇怪,那不叫假,叫仿!更何况,你找不到任何的证据证明曾经有人为这件拍品的真伪背书,最后只能怪自己眼力不够。

就像那家人准备典当的仿齐白石的画配联一样,事后是找不到拍卖行后账的。

像这种情况,仅仅只是拍卖这潭深水中毫不起眼的一滴浪花,李逸也没放在心上,直接将东西收好接着看下一件。

第二幅字是祝允明的草书水墨纸本手卷,内容是李白的《行路难》。

祝允明右手六指,故自号枝山,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朝四大才子。

祝枝山多才多艺,尤善书法,甚至有古书赞其为当时的“国朝第一”,可见其功力确实非比寻常。

有了前边的前车之鉴,李逸并没有对这幅字抱多大的希望,可惊喜往往就是这样不经意的来临,这幅字居然是祝枝山的真迹!

虽然草书李逸并不懂得欣赏,但仍是用手指在空中虚划了半天,才接着去看下一幅作品。

下一幅却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著名书法家伊秉绶的隶书横幅。

伊秉绶号墨卿,擅长书法,隶、篆尤精,亦通绘画、治印,现有诗集传世。他的隶书往往放纵飘逸,自成一派高古博大之气象,与当时另一名大书法家邓石如齐名,并称大家。

这幅字是真迹,因为是隶书,所有虽然只有寥寥数字,李逸却看的更久。

书法看的差不多了,自然就该看画了,李逸早就从目录上看到了自己那幅文徵明的《深翠轩图》,发现它这会儿正摊开在赵达锋的面前,不由会意一笑,从刘明身边拿过一幅卷轴,轻轻打开。

这是清末海派四杰之一,任颐任伯年的一幅立轴设色纸本,玉堂花鸟图。从题款来看,是他四十二岁时的作品。

任伯年是海派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主要成就在于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早年更是以工笔见长。

他的画,往往设色明净淡雅,明快温馨,并兼工笔写意。这种画法,对花鸟画是一种开拓性的创新,因此对近、现代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逸稍一沉思,就想起了大年初一在钟皓晴家看到的几幅师兄师姐的作品。徐凌和刘淑英也还罢了,在钟圻的那幅画中,这种画法流露的相当明显,很显然他走的就是这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