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节 也许酒醒(第2/3页)

在人人都安居乐业的时候人们追求什么?人是会比较的,自卑和优越感决定人们会想方设法的拥有更多以不弱于人或超越于人。我家的耕地比他家的多,我家丰收的比他家的多。他家能坦然接受毫不在意?我家能不以为荣对此毫不考虑?

这些都不符合现实。现实是,人们因为工资比邻居同事高哪怕一两百也会觉得骄傲。现实是村长不可能被当作普通村民对待。

桃源根本不符合现实。

纯粹的总门理念也是。

陈依明明知道这些。可是当年,他还是希望世界上存在纯粹的总门,没有比较,没有阶级,没有高低,没有优越感和自卑感的、纯粹追寻正义的总门。

这样的美好在任何时代都充满诱惑人向往的魅力,引人如醉酒般沉迷。

陈依觉得他应该清醒了。他明明知道这种美好从根本性上违背现实。

追寻美德和善良的人在现实中一直吃亏。

如他父亲的同事。其中有个非常厚道的好人,最初单位分房的时候他考虑另一个人的现实情况更迫切需要房子,那人也上门恳求。于是他把机会让出去了。这一让,让到五年后。公司方面已经优先考虑过他,是他自己放弃让给别人。后面两年都按计划分给别人。

再后面三年因为领导的更换导致他的房子问题没被优先考虑。

而在五年后的一天,陈依被陈父带着出去吃饭的时候。

亲耳听见陈父的同事,也就是当年恳求那位好人让房子的受益者。在酒桌上说起那位好人。“他那人太不开窍了,前两年我劝他给领导送礼说说好话他反而数落了我一顿,说走后门的事情不道德。看看他现在!一个老员工了混的还不如几个年轻人,一家五口还挤在二十平方米的破房子里面!谁知道了不背地里笑话他没用?”

那时候起,陈依打心里不喜欢陈父的这位同事。

尽管他明白或许当时那人并不纯粹是恶意,但那番话里面确实暴露了此人内心对恩人的轻视心情。或许他并不认为恩情有多重,或许他当年的恳请就带着认为能成功的算计。

但陈依无法接受。人不应该是这样的,好人不应该是这样的。现实不应该是这样的。

那样的好人,遵循国家法规方针,甘愿牺牲自己利益帮助他人的好人不应该被漠视。不应该仅仅被了解他的人们说他是好人,但明明知道他的艰难又不愿意积极为他解决困难。

如那个曾经受到他恩惠的人,他适应现实,他本可以私下帮恩人活动,事后好人知道了也肯定会坚持还回他花费的金钱。但因为不是他自己的房子问题,他不会如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积极。

陈父的同事都知道那个好人。但只看到那种好人在忍受艰苦。看在眼里的人们怎么会愿意当这种好人?

好人真的不应该是这样的遭遇。

但现实偏偏是这样。

月门被现实的利益淘汰了,总门不变只会步月门的结局。总门变则非再是总门。

陈依觉得他这几年仅仅绕了一个圈。回到起点的过程仅仅告诉他一件事情。

那就是他从开始的认识是对的,这世上没有总门。

时代的趋势能够碾压任何逆行的伟人,谁也无法阻挡趋势的脚步。人最多只能如圣人老子般不去随从,却绝对无法阻挡和扭转。圣人孔子证明了趋势利益的不可阻挡改变性。

陈依不由自主的挂起冷笑。

笑他自己。那个拿着陨石碎片请求师父的自己,那个曾几何时不顾一切为实现浩然正气纯粹的自己。

‘根本没有总门。总门的至今存在仅仅因为末日危机。当末日危机过去之后总门必定面目全非,谁试图阻挡这种趋势谁就会被无情的碾碎、撞飞!我们所能渴望的,仅仅是力所能及的、被趋势所允许存在的相对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