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超级国宝(第2/3页)

正是这段时期,日本从中国系统的学习了各种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从而开启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期,日本的思想和语言文字、建筑、雕刻、美术、音乐都有了很大发展。

尤其是那些被派往中国的留学生,学成归国,不少人成为20年后日本古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变革——大化改新的骨干力量。

圣德太子,虽然被后人称之为太子,但其实他一辈子都没能当上过天皇,因为他不是皇长子,所以皇位最后还是落到了他那碌碌无为的哥哥的头上,他这哥哥就是推古天皇了。

不过这推古天皇也是个悲剧,虽然上位执政,可其实却没什么实权,因为上位之初他主张灭佛,所以得罪了当时在日本蓬勃发展的佛教,再加上后来自己又染上了疥疮,结果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彻底失去了权利,而圣德太子则成为了当时日本的摄政王。

推古天皇当政之初,日本还处于奴隶制时代,落后的生产关系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贫困,不断引起社会危机。

而圣德太子掌权之后,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603年,他按照中国官制的习惯,制定了冠位十二阶,也就是将官位分成十二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帽子有不同的颜色,以这十二种不同的帽子,来区分贵族和官员的等级。

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官制改革,对以后的政治制度的改革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冠位是按照个人的才能和功绩授予的,可以升迁也可以剥夺,而且不能传给子孙,这就打破了奴隶制的按血统确定地位尊卑的旧传统,为封建的官僚体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第二年,他又制定了十七条宪法,借鉴中国儒家、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经典和佛教思想,规定了国民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圣德太子并没有认识到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奴隶制,所以他并没有在奴隶制问题上大做文章。

另外,当时日本最大的奴隶主贵族是苏我马子,是推古天皇的舅舅,又是圣德太子的岳父,也掌握着朝廷中相当的实权。

圣德太子的变革已经触犯了苏我马子的利益,所以他一直采取消极态度,并且在圣德太子死后,公开进行反对。

622年,圣德太子因病逝世,死时才49岁。他的死在日本社会造成了很大的震动,据当时的史书记载说,年长的王公大臣都好像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吃什么东西都不知味道;年幼的人好像失去了慈爱的父亲,哭泣的声音传遍了街市。耕田的男人停下了犁,春米的女人放下了杵。甚至太阳和月亮也失去了光辉,天和地好像都崩塌了!他的妃子桔大女郎为了纪念他,绣制了“天寿国曼茶罗绣帐”,现在成为日本有名的国宝。

这一段,可能很多人感觉有点眼熟,这不是咱们国家太祖当年去世时候的情形么?所以关于这一段历史记载,金沐晨觉得很是存疑,这里面肯定有日本人美化加工的桥段。

当然这圣德太子,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那绝对是毋庸置疑的,毕竟正是他的推动,和学习大陆先进文化思想制度的态度,才促进了后来日本全面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盛况,而也正是这些留学生,才促进和完成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像封建社会的转化。

所以如果不是有他的出现,也许到后来美国人通过黑船事件轰开日本的国门的时候,那时候日本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呢!

那样一个和国际完全脱节的社会,想要完成后来的明治维新,从封建主义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为日本成为后来的世界强国打下基础,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直到现在,日本人仍然尊敬这位圣德太子,甚至在他们眼里看来,这位圣德太子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完全不弱于汉武帝,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样,所以很多日本学者都尊称这位圣德太子为“日本文化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