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名挂职干部(一)(第2/3页)

李宁咏道:“李哥,反正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青桥村就给我留着。如果不能定青桥,那就选昌东其他村吧,离城近一些最好。”

到干部科谈完事情,李宁咏哼着歌回到了市委宣传部办公室。

晚上回到家里,在大门口遇到了出差归来的大哥邱宁刚。邱宁刚提着一个盒子,盒子上印着海鲜字样。李宁咏情绪不错,道:“大哥,出差回来了,带什么好吃的。”

邱宁刚道:“带了几个海螃蟹,晚上和爸喝几杯。”

李宁咏道:“我也陪你喝一杯。”

刚进门,李珍英就将邱宁刚拉住,道:“不得了啊,你妹妹和你爸脑袋都秀逗了。小杨给我打电话后,我一口气憋得,差点出心脏病了。”她说得很是委屈,表情夸张,仿佛李宁咏是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坏事。

在邱家,李珍英是被父子四人排斥在家庭会议外面的。主要原因是父亲和三个儿女都随着时代在进步,李珍英不读书不学习,思维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经常提出一些让父子四人都认为奇葩的意见。久而久之,父亲和三个儿女将母亲排除了在家庭会议之外。

李宁咏想到基层挂职锻炼,直接与父亲邱大海通了电话,并没有想要告诉母亲李珍英。父女俩通电话之时,邱大海有点不舒服,正在家里休息。

李珍英无意中听到了邱大海与宣传部长李元昌的电话,这才知道女儿要到基层挂职锻炼。

李珍英是土生土长的静州人,很瞧不起县城人。特别是王桥事件之后。更是对县城人报有极端轻视甚至仇恨。她压根不想女儿到基层工作,赶紧给小杨打电话。让小杨劝一劝女儿。

在李珍英心目中,小杨的父亲是省里部门重要领导,完全配得上女儿。因此,在小杨和女儿的交往过程中,她比女儿的态度要积极得多。

邱宁刚将海鲜递给母亲,道:“又是什么事情。连秀逗了这个词都用出来的。妈很时尚嘛。这是海螃蟹,让阿姨弄一下,我晚上陪爸喝两口。”

李珍英接过螃蟹,道:“你爸今天感冒了,班都没有去上,晚上就不要喝酒了。”

邱大海在家里就穿了一件宽松的老头衫,坐在客厅的单人沙发上,道:“别听你妈的话,喝点酒。正好可以治感冒。”

李珍英道:“你妹好不容易回到了静州,到基层去工作,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李宁咏也坐到沙发上,伸手用牙签穿了一块水果。道:“这是到基层挂职锻炼,只有一年,怎么会不回来,妈,你不了解情部,就不要乱想了。在外面说,会惹笑话的。”

李珍英提着螃蟹站在客厅。反驳道:“你还小,没有经历过事情,不晓得厉害。以前困难时期,生活紧张,政府动员很多机关干部、工人回农村去,说是以后生活好了就回城继续工作。结果凡是自愿回去的都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有哪一个能回城。我记得清清楚楚,1962年,我家有一个邻居是在饮食服务公司,后来响应号召回到农村老家,到现在都没有回城。上访了好多次后,每个月得到二十五块钱,现在才涨到一百块钱不到,吃了大亏。”

邱大海打断妻子的唠叨,道:“老婆子,你就别翻老黄历了,现在是什么时代,以前是什么时代,完全不能比,你牛扯马、马扯牛,把完全不同的事情扯到一起来讲。”

李宁咏不满地道:“妈,你的嘴巴硬是快,什么事都给小杨讲。我们只是接触一下,又不是一定要嫁给他。”

李珍英听到女儿又开始变卦,气恼得很,道:“你们几爷子合起来欺负我。我一把尿一把屎把你们拉扯大,现在你们长大了,翅膀硬了,就不听我的话了。”

邱宁刚坐在父亲身边,道:“妈,你不要总是这样说。别人听见了,还以为我们三兄妹都是喝尿长大的。”他说这话时,态度很是严肃,一点笑意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