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社员大会(第2/3页)

宋鸿礼最后问道:“邓书记,我如何向村民介绍你?”

邓建国道:“不用介绍,我就跟在你们身边,看一看基层最真实的情况。`我以前一直在大学工作,对村社这种毛细血管其实是不了解的,今天是看一个真实的现场,越真实越好。这事过了,你们应该把青桥议事规则形成一个总结报告,报告县委。”

宋鸿礼最担心城关镇会夹在市里和县里之间成了二面黄,市里官大,县里直管,城关镇两边都得罪不起,听到邓建国主要提出应该上报县委,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宋鸿礼是久经宦海的基层领导,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上级,有的上级确实真有水平,有的上级水平真不行,还有上级是真有水平但是不太考虑下级的利益,有的上级既没有水平也不考虑下级的利益。

他没有与邓建国实际接触前,就不免有些打鼓。

两辆小车开到了青桥村,停在主公路上。然后邓建国、宋鸿礼、王桥等一行人下了车,沿着小道步行前往青桥村。

王桥是“青桥村议事”的主要操盘手,但是他的分寸感还是很强,一直比邓建国和宋鸿礼慢上半步,这样,即能与邓建国说话,又显得年轻人谦虚。

王桥之所以在宋鸿礼面前全面退让,一来是职务需要,二来是资历所限,三来是基层经验,四来是年龄差异,五来是合作愉快,有了这五点,王桥是自内心尊敬宋鸿礼。

昨夜下了雨,尽管早上天已放睛,路面仍然颇为泥泞,鞋上很快就被糊上了黄泥。宋鸿礼道:“邓书记,车上有雨鞋,你换不换。”

邓建国摆了摆手,道:“不必,我估计到地面是这种情况。所以穿了运动鞋,回来时找点水擦一擦就干净了。农村这个状况不行啊,各地6续都在搞新农村建设,村里主要通道都要硬化。我说的不是车道,类似这种人行小道,国家有许多补助。”

王桥最喜欢听到上级有补助的事,道:“那我们城关镇能不能争取到试点,城关镇比起其他镇算是富裕的。但是要把村里主要通道硬化,还真没有这个实力。”

邓建国道:“目前山南还没有统一部署,但是其他省市开展搞试点了,有几个大内容,包括生产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今天青桥村的试点工作就可以纳入到管理民主的探索之中。新农村的钱有几个渠道,有中央专项资金,有金融机构支持,有经营土地的融资,还有以特许经营为主要方式的市场化融资。市里参加几次省里组织的研讨会。这项工作将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王桥作为镇长,注重对实际工作的操作,而邓建国是市委副书记,进入高级领导干部行列,层面高得多,对理论研究得很透彻。

听到邓建国谈政策,王桥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他抽了个空对邱洪道:“听邓书记一席话,确实有胜读十年书之感,跟在领导身边有优势啊。”邱洪低声道:“邓书记水平高,又肯钻研。跟在他身边,压力不是一般大。”王桥道:“压力大,进步才快。”邱洪道:“我这一段时间读书比两年时间读得都多,邓书记读什么书。我就买来跟着读。”王桥道:“这是一条向高手学习的捷径,你以后也给我个书单,让我不至于落伍太多。”

邱洪望着邓建国挺直的背影,低声道:“邓书记对你很有好感,对青桥村这事也重视,你要抓住这次机会。”王桥点头道:“你也要关注此事。若有走偏的地方,及时点醒我。”

走了十来分钟,就到了蜿蜒小河边,沿着小河行走一会,来到了三社的一个大坝子,这是以前青桥村的集体保管室。改革开放以后,此处就逐渐废弃了。由于坝子够宽,又靠近最近的江家大院子,所以三社开会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