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报道(五)(第2/3页)

“化粪池流了出来,要求政府派人清掏。”

“路灯大部分坏了,要求修复。”

“院子里有人喂猪,要求取缔。”

……

尽管王桥先后在城管委和县府办工作过,对政务已经不算陌生,可是听完大家的汇报,现一个小区居然有这么多麻烦事,还是觉得很是惊讶。

等到大家谈完,宋鸿礼喝了口茶水,骂了一句:“他妈的,城管委几爷子当真是引蛇出洞,打了一架,什么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了。”

同志们都开始笑。

宋鸿礼没有丝毫表情,道:“我听了大家报告,很好,都是到现场去了的,没有坐在办公室拍脑袋。一句话总结,城管委是药引子,重病在征地拆迁上。当前最关键的就是征地的事,这是另一个群体事情的爆炸点,炸起来比今天更猛烈。我们关起门来说,当初征地的钱确实少了点,但是,我们没有权利去纠正市里定下来以前的征地标准。至于补差价,在没有政策的情况下,也绝对不能开口子,这是工作原则。”

王桥不知不觉点了点头。

随后宋鸿礼开始一一分派工作。他做出这些决定时,并没有征求姚向辉的意见,而姚向辉也没有任何不满的表情。

“王书记,我也要给你派任务。”当给所有人都派了任务以后,宋鸿礼扭头对王桥道:“你在县府办工作过,与各部门都熟悉,就当大听用,凡是各个班子成员需要协调的事情,就由你出面。”

这个任务除了名不正言不顺以外,还真是比较适合王桥。

王桥决定来开会,便有了接受任务的心理准备,他没有推辞,道:“没有问题,需要我,随时可以找我。”

宋鸿礼对王桥的态度还是满意的。

会议开了一个小时,大家散去。

宋鸿礼站在门口对王桥道:“你也别老是想着常委会了,尽快投入到城关镇的工作中去。城关镇工作千条线万条丝,不花点功夫是做不好。”

王桥道:“我会努力工作。”

宋鸿礼脸上出现一点笑容。道:“办公室给你腾出来了,办公家俱也订了,等到新家俱到了,你大概就能过来上班。”

下楼时。刚坐过的那部小车还在院子里等着,老赵见到王桥便开始动。王桥很想说走路步行回去,见院子里其他车辆纷纷在启动,也就上了车。

王桥问司机老赵,道:“在镇里。车辆是如何安排的?”

老赵道:“城关镇车辆还算多,挂在镇里面的有三台,还有车挂在部门。王书记和黎委员用一个车,黎委员家就住在后在人大家属院里,平时不用车。”

回到家,王桥回味着今天这个会。以前常听人说宋鸿礼很强势,今天这个会就将强势显现得淋漓尽致。姚向辉作为镇长,基本上没有与宋鸿礼争锋的想法。

调到档案局以后,王桥尽量让自己平静地接受现实,日子过得还算潇洒。可是今天开了这个会。一股面对挑战的激情又重新涌现在心头,日子变得充实起来。

他辅开一张从杨琏处拿来的檀纸,写下了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幅字与前一幅相比,笔锋要锐利一些。

写完这幅字,王桥觉得很满意,盖上印章以后,放在桌上等着晾干。

他原本准备等常委会开过以后再给杨琏说这事,写完这幅字后。还是拨通了杨琏电话。杨琏听到这个安排也觉得挺奇怪,两人在电话里分析了一会,还是没有明白“通了天的”是什么意思。

不过打完这个电话又得到另一个好消息,邓建国近期要来杨琏家吃饭。特意想吃尖头鱼(恢复尖头鱼的写法,让黑鱼离开)。

早上,王桥吃过碗杂面,就到报摊去买报纸。他买了一份早报,站在街上读。翻遍报纸,没有昌东群体性事件的消息。他又翻了一遍。见到《山南早报》的字样才现自己是心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