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古墓主人的身份(中)【求月票】(第2/3页)

从相貌上无法对这位帝王做出辨认,庄睿也只能另想办法了,当然,用尸体的相貌作为考证其身份的依据,这也是考古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庄睿本来也没报以多大的希望。

将注意力转移之后,庄睿先是在棺材内搜寻了一边,却是没有发现任何带有文字的物件,而除了那方“传国玉玺”之外,再也没有发现印章类的东西。

“靠,怎么忘了这茬了?”

对于这个,庄睿先是愣了一下,继而恍然大悟,连连拍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要知道,蒙古早期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想找出墓志铭记,显然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根据史料记载,在成吉思汗时代,行军打仗发布命令时,往往是让传令兵将命令背熟,用歌唱的方式记在心里,传给麾下大将,一直到成吉思汗去世,都是使用的这种方式。

到了现代,史学家和军事学家们对于蒙古当时扩张的军事行动,几乎完全都是靠猜测推断出来的,因为那些传达命令的歌声,早已在大草原上成为绝唱了。

所以想在蒙古汗国早期的墓葬里发现文字记载,几乎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庄睿现在只是寄望于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物件,从而推断出墓葬主人的身份。

直到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之时,乃蛮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

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学界称为回鹘式蒙古文。

这也是蒙古最早的出现的文字,并且当时只是在蒙古贵族中流传,普通的蒙古人还接触不到这些文字。

到了大元朝忽必烈时代,由当时的吐蕃国师八思巴所创立的八思巴字,俗称新蒙文。

没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导致了当时的蒙古汗国流传下来的文字资料极少,即使在元朝的近百年当中,也是很少有史料刘川的,这也是造成后世蒙元历史中很多不解之谜的主要原因。

……

根据其相貌无法辨认出墓主人的身份,墓葬内又没有发现文字类的记载,庄睿不禁有些挠头了,说实在话,他的实地发掘考古经验并不是十分丰富,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才好了。

这间主墓室之中,放置的陪葬品不计其数,庄睿犹豫了一会,开始挑选一些锦缎丝绸和羊皮类的物件观察起来,他这也是想碰碰运气,说不定这些东西上面会遗留个一言半语的,从而就能判断出墓葬主人的身份呢?

不过几个小时过去了,庄睿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在墓葬里倒是有这些物件,包括一些制作十分精美的波斯地毯,但是庄睿想要见到的文字,还是没有能够找到。

考古本就是一件非常枯燥和细致的工作,有时候挖掘一个大墓,往往要经过好几个月的勘察,才能得知墓主人的身份。

庄睿虽然有眼内灵气这个大杀器,但是想在短短的时间内从堆积如山的陪葬品中判断出主人的身份,那也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

“奶奶的,我还不信了,哥们挖不出来你,连身份都搞不清楚……”

庄睿不忿的嘟囔了一句,深深的吸了口气,将有些浮躁的心情沉静了下来,沉思了一会之后,将目光转向那些制作精致的兵器上面。

古代人尤其是帝王,往往所持的兵器,作为象征的意义远胜于战场杀敌,所以经常会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

像清代乾隆皇帝的龙泉宝剑以及各种佩刀上,很多都刻有乾隆御用的字样,庄睿是想从这里下手,看看是否能有什么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