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智能制造之初探(第2/3页)

徐鹏看得出杜广权的魄力,侃侃而谈:“曹尧重工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名声很响亮,从我们搭建的营销渠道提供的数据便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买家,都愿意购买曹尧重工集团制造的产品。但曹尧重工集团的产品更新换代太慢,虽然质量过硬,但毕竟时代快速变化,如果不能持续研发更多内涵的产品,终究是要被淘汰。秦淮重机在上市之后,将业务重心从生产制造转成研发设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的创新和研制上,品牌与资历或许比不上曹尧重工,但我们的产品更加人性化。”

杜广权对秦淮重机并不陌生,也研究了很多相关资料,秦淮重机从一个濒临死亡的企业,慢慢成长为国内重工行业的领跑者,这让他这个老人感到唏嘘不已。

虽然秦淮重机现在的重心不放在生产,但它的销路却是打得更开,这的确值得深思。老一代的重工企业,强调质量,但新一代的重工企业,在强调创新。老思路的确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杜广权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方志诚,笑道:“现在国家强调智能制造,秦淮重机无疑是这一领域的领跑者,所以我们希望能多多吸取经验,在智能制造上面,看是否能有突破!”

徐鹏站起身,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资料,递交给杜广权,道:“这里面是我早先准备好的方案,还请杜董事长仔细阅读!”

杜广权翻了几页,脸上露出惊讶之色,疑惑道:“你的意思是,将自己研发的智能制造系统转卖给我们?”

徐鹏摇了摇头,道:“严格意义上是转租。”

杜广权感慨道:“你们将耗尽无数心血研究出来的一整套系统给我们,这似乎有点得不偿失的感觉。”

徐鹏耐心地解释道:“这是秦淮重机的一个重要转型方向,我们在尝试转变业务,成为一个提供智能制造系统的服务商。”

杜广权长叹一口气,道:“你们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方志诚对秦淮重机一直也很关注,秦淮重机是一个由重转轻的典型企业。以前的经营方式和曹尧重工集团一样,以生产制造为主,大量的精力放在生产制造上,但如今在原来的基础上,一方面搭建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另一方面深入研究智能制造信息系统。

当这两套战略布局,成熟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将会对重工行业有颠覆性的作用。

以智能制造系统为例,若是它足够人性化,能够解决重工企业的生产、制造、营销等综合信息问题,不仅仅将可以提升自身工厂的效率与先进程度,而且单独对外租售这项服务,也能创造不错的收益。

当然,秦淮重机的这一规划,颇为大胆,也应征了如今开放式运营的趋势。若是按照老思路,没人会愿意把核心技术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而秦淮重机却是很大方地将之推出来,吸引类似于曹尧重工这样的企业加入。

杜广权沉默不语,许久之后,缓缓道:“若是我们使用了你们的这套系统,岂不是核心数据全部暴露在你们的视野之中。”

徐鹏摆了摆手,继续解释道:“关于这一点,我们也研究过,还请你放心。这套系统是独立存在的,只需要你们购置一台服务器,用于系统的正常运转,任何数据都不会泄露。而我们会安排技术人员,对你们的员工进行指导,熟悉这套系统的使用方法。”

杜广权翻到方案的最后一页,疑惑道:“免费?”

徐鹏颔首微笑道:“没错,因为曹尧重工集团是我们接触的第一家企业,所以给与终身免费的权限。”

方志诚在旁边笑着提醒道:“这是在利用曹尧重工集团的招牌打广告!”

虽然方志诚和徐鹏是朋友,但在此事上,方志诚需要明确立场,站在曹尧重工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