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釉里红(第2/3页)

算盘打得啪啪响,回到宾馆,就发现有人等在门口,仔细一看,不是那个老农民是谁。赵漫雄吓了一跳,几乎想掉头就跑,一想这儿是市委招待所,胆气才壮起来,喝到:“你想干什么?”

“请问你是赵漫雄赵研究员吗?”那老农民的口音很重,赵漫雄好容易才听懂。

“我是,你是哪一位?”赵漫雄问。

“我是松山本地的农民,听说你来考察松山的古代坟墓,就赶紧来了。”那老农民说,“大家都说松山是民国以后才开始有坟的,不过我知道不是。我们家的族谱记着呢,我们家祖上是京城的,明朝的时候才搬到沿海省。至于为什么搬呢,是因为有个大官死了葬在沿海省,就在这边修了坟墓,我家祖先给他守坟。那坟墓老大的呢,上面还有庙,又有石人石狮什么的,守着守着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间把地面的建筑全给拆了,材料都运到一个秘密地方保存起来,我祖先也在当地生根发芽,一直传到我这一代。”

赵漫雄开始的时候很高兴,心想松山上面还真有古代坟墓?可是越听越是不对,他是研究上古史的,对明清不算很熟,但也知道有坟有庙这可不是普通人能有的待遇,还有石人石狮,起码是个王爷才行吧,明朝典籍很完善,哪里有王爷哪里没有一清二楚,怎么可能有这么大个坟却没人知道。

“你祖先是守坟的?”赵漫雄问。这时候他倒是有些相信这老农民和黄文斌没关系了,仔细看,这家伙皮肤粗糙,身上一股味道,手指关节肿大,显然是有很严重的病痛,不是土里刨食的人,装不了这么像。

“是啊,族谱上记得清清楚楚。”老农民说。

“这么大的事,怎么不向政府报告?”赵漫雄又问。

“都那么久的事情了,一直都没人问,我们家自己也不知道,我爷爷都不知道。”老农民说,“后来我父亲翻修房子,翻到族谱,才知道这件事情。当时文革破四旧呢,也不敢说出去。后来到我这儿,我去和镇长说,镇长根本就不信,我又去找市长,根本见不到人,在市政府门口喝了杯茶,说已经登记下来了,叫我等消息。我都已经等了好几年,还是没消息。去年再找上门,他们根本就把这事情给忘了。后来听说赵研究员来了,找了好几天,终于打听到赵研究员住这里。”

这居然也能打听到,赵漫雄对自己的人身安全很忧虑。至于故事,他们做古董文物研究的,故事真是听得太多了,也不奇怪为什么没人理,不过有了这个老农民,他的报告就更有说服力了,“进来坐,我们慢慢说。”

“谢谢赵研究员。”老农民说。

“对了,您怎么称呼来着?”赵漫雄问。

“我叫赵武建。”那老农民说。

“还是本家呢,”赵漫雄说,“这事你从头说起,那个族谱带来了吗?”

“带来了。”赵武建拿出一本印刷的书来,翻到前言那儿,指给赵漫雄看,“赵研究员你看,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我们家本来是京城人士,后来到了沿海省,又落户松山,一直延续下来。”

“怎么是新书?”赵漫雄接过那族谱一看,新纸新书新油墨,还有电脑配图呢。

“我重新印过,老族谱虫蛀鼠咬,早就坏了。”赵武建说。

“坏了也得拿出来,原样的才算数,新印的没用。”赵漫雄说。

“要原来的?我回去找一找,应该就在杂物房里。”赵武建说。

“一定要原来的才行……对了,那份族谱是什么时候印的你知道吗?”赵漫雄问。

“知道,上面写着呢,说是民国十一年。”赵武建说。

“民国啊?”赵漫雄大失所望,不是明朝的,至少也是清朝的啊,民国才印的族谱有什么用。族谱上面的事迹绝大多数都不靠谱,特别是攀附祖先的,“这个,我们仔细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