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抢夺话语权(第2/3页)

约好了孙书记,黄文斌第一时间就赶上去交作文。这篇文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本来黄文斌以为孙雪峰这么忙,肯定是看个开头结尾就扔给秘书了。没想到他居然架着眼镜仔细研读,一看就是半个多小时,从头到尾仔细看完了。

本来黄文斌对自己很有信心,可是看着孙雪峰这么认真,还是觉得心里打鼓。好像有几个地方遣词用句都有些不妥,有几个地方的数据还没有修改完善……早知道这样,就再修改几遍再拿过来了。

“你这篇东西……”孙雪峰摘下眼镜,叹了一口气,“写的很不错。”

写的很不错你叹什么气啊!黄文斌还以为他看不上呢,“只是一点浅见。”

“数据翔实,说理清晰,我看了也知道,看来今年的外贸形势是很危险啊。”孙雪峰说,“我们省城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城市改造啊,农村扶贫啊,鼓励创业啊,社保医保啊,开发新区啊,增加公交啊,修筑道路啊,都是大笔大笔的钱往外扔,财政收入本来就支持不住,到处都是窟窿。现在外贸也不行了,这经济可怎么搞,真是让人发愁啊。”

原来是为了这个叹气啊,黄文斌早有腹稿,立即回答说:“外贸遇冷没订单,这么多工厂公司要是关门歇业的话,那可就是十几万几十万的失业人员,很容易出事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外贸厂商组织起来,大力开拓内贸。只要销售渠道拓宽了,做出来的东西能卖出去,就算利润少一点,至少能把工厂和职位维持住。”

外贸不行搞内贸,这是很正常的思路,刚才孙雪峰也看到黄文斌的论述了,“你的意思是要把我市所有的外贸工厂都组织起来,一起搞内贸。这事很困难啊,那些本来就没订单的工厂还好说,已经有订单的工厂,怎么会听政府的。可是没订单的工厂什么情况,你也知道。政府再下力气扶持,只怕收效也不大。”

就好像一个班里面肯定有优等生和差等生一样,省城外贸界自然也有做得好的公司,和滥竽充数的公司。好像神弓集团里面,神弓玩具厂就是优等生,被黄文斌卖出去的,多数都是差等生。

严冬一来,自然是差等生先倒下,他们也就是最迫切想要转型的。可是你说转行做内贸,那自然要优等生领头,全是差等生上,没钱没技术的要怎么做?政府拿钱拿政策去扶持,只怕这帮人打的主意不是好好做内贸,而是骗了钱套现赶紧跑。

“我神弓集团作为省城外贸领头羊之一,对于外贸界的事情,当然责无旁贷。”黄文斌说,“我愿意为省城外贸界转型探路,实验内贸方向。”说了这么久,黄文斌就是为了这个嘛。

“小黄你真不愧是社会良心。”孙雪峰竖起大拇指,“要是你这样有良心的老板多一些,我们的社会何愁不能和谐。你需要什么政策支持,尽管跟我说,只要能给你办的,我都可以办……不过减税的话,这两年都比较难,你自己也说了,外贸要变冷,税收本来就少,你们神弓一向都是纳税大户,要是减税的话,我们政府很难办的。”

这嘴脸真是……还好黄文斌也没打算让他减税,他想要的是另一方面的支持,“孙书记,我们要搞内贸,就一定要盯准合适的市场。北上广这些一线超大城市,虽然说市场大资金多,但是人家早就充分开发了,什么东西都有人做。我们现在去,根本没什么效果。二线城市也差不多,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三线城市和乡镇,这些地方物流不畅,物价虚高,相比之下,我们那些外贸产品可以做到物廉价美,很容易就能抢占市场了。”

“这个你内行,我听你的。”孙雪峰无可无不可。

“不过我们这么无端端的跑过去,只怕人家不信,要是可以借用一下市委市政府的名义,或者市委市政府可以直接派人办展销会做推广,那就更好了。”黄文斌说,“由市委市政府的担保,人家就不会担心上当受骗,能做成更多的生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