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省城中学(第2/3页)

黄文斌觉得自己应该还算是一个凡人,至少在他长生不死之前都是。你说连不老不死都做不到,怎么好意思说自己不是凡人呢。“我还是觉得,这样风险太大了。”黄文斌坚持自己的观点。

“要风险小,那也很容易,只要资金充足就行。”严局长哈哈一笑,“比如说吧,要是黄老板肯投资兴建省城中学,别说这一千亩,就算再来一千亩地,我都能给你转成商住用地,用来做省城中学的附属设施。你看怎么样?”

此言一出,丁诗诗立即就不干了,“省城中学?严叔叔,你这不是开玩笑嘛。”

“没开玩笑,想要堂堂正正的把上千亩教育用地转成商住用地,这是唯一的办法。”严局长说,“除此之外,你说走哪一条路,费用控制在两千万以下的,我是绝对不行,不知道书记行不行。”

所谓的省城中学,黄文斌当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省城贵为省城,在省里应该什么都是第一的,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政策最好,医院水平最高,教育也应该最强。省城其他都达标了,这教育缺失差强人意。

重点中学颇为不少,但是建设都比较早,设备落后,地方也小,处于高楼民居之中,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建得密密麻麻,操场奇小,看着一点气势也没有,首先这第一印象就不如下面各市新修的大中学。

这还可以说本市底蕴深厚,不屑于做面子上的功夫。可是这两年,连升学率也被超了过去。特别是上清华北大的数量,更加是惨不忍睹。省城教育这条线,上上下下都面目无光。

教育局就策划了搬迁学校的项目,想要把市里几家最好的学校搬到郊区,弄个几千亩地,建设全新的现代化校园,先把硬件弄上去再说,然后在大力吸引各地优秀教师前来,打造教育航母云云。

可是这个项目受到了很大的抵制,住在市区什么都方便,搬到郊区,那可就惨了。能够一下子批下来好几千亩的地方,肯定是没什么人烟的,买菜购物看医生什么都没配套。学生要每天赶着上学,不住宿舍的老师也得跟着赶,家长老师都不答应不放心。

于是教育局又出了政策,说可以见宿舍楼,让全校师生都住进去。这下子反对的人就更多了,学生不想封闭式管理,老师也不想整天呆在什么娱乐都没有的学校里面。正好有个中学出了住宿生跳楼自杀的事件,反对声浪更是喧嚣尘上。这个搬学校的项目一拖再拖,很快就没了下文。

每年做年度总结的时候,教育局都要被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骂得狗血淋头,一发狠,干脆提了个新项目,不搬旧学校,直接建个新的,就用省城中学的名号,用最先进的设备,最好的规划。

体育场按照奥林匹克的标准来修,室内室外一应俱全。至于教学楼宿舍楼什么也不用说了,都是最高标准,打核战直接能用来当基地的。建好了以后,教育局就调集各个学校的优秀教师进驻,打造全省第一名牌。

至于投资额度,粗粗算一下,大概四五亿差不多了。副市长一看这个数字,立即就打了退堂鼓,要是把原来的学校搬过去,那么经费可以让原来的学校自行解决,市里出地最多补助一小部分,但是新建就不同了,得市政府全面出资。一下子要从教育经费里面挤出四五亿来,还真是困难。

市长大人就问了,这投资能不能压缩?教育局的人就回答绝对不行,教学楼是参考哪个市哪间中学的标准,体育馆是参考哪个市哪间中学的标准,面积是参考哪个市哪间中学的标准。

市长一想也是,我们是省城,还是新修一个省城中学,要是不能把下面市县的中学全压倒,那还不如不修啊,丢不起这脸。国有资金没法子解决,就走私人资本吧,于是招商引资找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