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跨越千年(第2/3页)

眼下最重要的是确定年代,如果误差大了,可以迅速调整,四人寻路下山,此时的翠微山比清末要陡峭的多,山上没有道路,只有樵夫常年行走留下的一条小径,他们互相搀扶着下了山,先奔村子而去。

这是一个很小的自然村,房屋尽是土坯茅草垒成,时值夏季,一白发农夫着麻衣草履,头上挽髻,在田里耕作着,党爱国上前道:“老丈,天气炎热,我等想讨碗水喝。”

农夫听不懂他的宋代汴梁官话,摇摇头,党爱国改用南方语言发问,终于得以沟通,老农从田垄头拿了一个葫芦请他们喝水,顺便坐在树荫下聊天,一来二去党爱国就打听到了想要的情报,这让他非常沮丧。

这里属于唐国,也就是史上有名的后主李煜所在的南唐小朝廷,穿越舱果然发生了误差,南唐最后灭亡的时间是公元976年,距离标定时间锚点有八年的差距,在汴京是等不到陈抟了,必须去华山寻找。

八年的误差可以容忍,下一步就是怎样前往华山了,现在是五代十国末期,南北划江而治,只是不知道对岸是后周还是北宋,连年征战,民生凋敝,道路不通,从江南到陕西,一路艰险难以想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步来吧。”姬宇乾很乐观,穿越对他来说就是一次历险。

党爱国尝试着想租一辆牛车前往县城,可是整个村子都非常贫穷,连一头牛也没有,更别说马匹了,无奈,他们只能拿出铜钱,买一些烫面饼子当干粮,迈开两腿步行前往县城。

近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但是在元代之后才逐渐形成规模,五代时期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县城,从乡下到县城连正式道路也没有,只能沿着牛车的车辙印前行,足足走了一天,终于来到县城,城池低矮,一面旗帜懒洋洋的垂着,城门口没有士兵把守,只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出入。

四人都是读书人打扮,进了城就引起了注意,这年头读书人少,读书人扎堆的情形就更少见了,有殷勤的店家邀请他们入店饮酒打尖,党爱国欣然答应,四人进店上楼落座,窗外就是淮江美景。

“这里大概是阅江楼的前身吧。”关璐抖开折扇感慨道,“古人风雅,懂得享受啊。”

“待会儿喝点酒,在墙上写首诗就齐活了。”党爱国打趣道,虽然任务艰巨,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会解决一切。

跑堂的送上菜谱,党爱国谦让,交给关璐,关璐推说不会点菜,推给刘彦直,姬宇乾一把接过来看也不看道:“我来,店家,这上面的菜式全部来一遍。”

跑堂的并不惊诧于他的霸道总裁做派,而是诺了一声道:“小的给各位客官找个唱曲的小娘子如何?”

“使得。”党爱国道。

近江小县城最大的酒楼其实也没多少花样,整个菜谱不过十来个菜,主要是江里的鱼虾,鸭子肉,茼蒿、咸鸭蛋等,酒是江南自酿的糯米酒,酸甜适中,和饮料差不多。

唱曲的小娘子身材婀娜,个子不足一米五,咿咿呀呀的唱着,旁边坐着个老者弹着琵琶,听着一千年前的乐曲,尝着一千年前的米酒,虽然酒精度极低,大家也都有些微醺了。

用完了酒饭,党爱国结账,一共是二百文,他拿出一块银饼来丢给跑堂的,这块银饼足有五两重,赶得上五千铜钱了,店家找不开,掌柜账房齐上阵,用剪银子的大剪刀铰开银饼,上天平秤了,收下一小块,又找给他们半吊铜钱。

党爱国看了看铜钱上的铭文,竟然是太平兴国,他大惊,乡下老农的信息太过蔽塞,后唐已经亡国许久了,现在是北宋初年,太平兴国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再问跑堂的,确定今年是太平兴国三年,也就是说误差缩小到了六年,更重要的是,北宋初年天下承平,没有战乱,路上会少许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