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第2/3页)

老人笑道:“你们这些小鬼,都被资产阶级享乐思想侵蚀了。”

……

刘彦直是七零后,经历过八十年代,关璐却是第一次见到真实的八十年代,1984年的近江市,蓝天白云,街道整洁,放眼望过去没有高楼大厦,只有一片灰色的水泥建筑,木质电线杆伫立在路边,电线上停着一排叽叽喳喳的小麻雀。

“宁静的城市,充满激情的时代。”关璐忽然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为了映衬她的话一般,一辆解放牌卡车驶过,车上满载年轻人,在音乐伴奏下唱着欢快的歌曲。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两人漫步街头,不知向何处去,不知不觉走到最繁华的中央大街上,白色制服红领章的交通警察站在马路中央指挥交通,来往车辆都是造型中古的老爷车,有国产上海牌轿车,进口的苏联伏尔加、日本皇冠出租车,更多的是自行车和行人,八四年的近江市民打扮的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土气,花衬衫、牛仔裤,紧身T恤都有,时髦青年提着三洋牌的双卡四喇叭录音机,戴着蛤蟆镜走在大街上,震耳欲聋的歌曲响彻街头。

“咦,好老的歌,他们听刘文正的歌呢。”关璐欣喜道。

刘彦直说:“别管刘文正了,咱们得想办法谋生了。”

两人没钱没证件,连下一顿饭都没着落,关璐愁眉苦脸道:“怎么挣钱,总不能去抢吧。”

刘彦直左顾右盼,看到远处银行大门口有几个家伙鬼鬼祟祟的,心里有了计较。

江东省中国人民银行是一栋民国时期的建筑,早年作为花旗银行江东分行存在,解放后就一直是人行所在地,1984年的中国人民银行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央行,而是对普通百姓开放的储蓄银行,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对外联络增多,海外汇款,海员工资等牵扯到外汇业务,所以银行门口常年聚着一群黄牛党。

刘彦直带着关璐走到了银行门口,立刻有一个年轻黄牛走上来问:“朋友,要美元么?”

“我有美元,想兑换人民币。”刘彦直提了提手中的旅行包。

“一比五。”黄牛说。

“可以。”刘彦直点点头。

“你有多少?”黄牛掏出烟来递过去,“朋友,来一支良友。”

刘彦直谢绝香烟,拍拍沉甸甸的旅行包:“你能吃下多少,我就有多少。”

黄牛推了推鼻梁上的变色茶镜,仔细打量着刘彦直和关璐,这一对男女穿着打扮很是不俗,气质也和一般近江人不同,兴许是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之类吧,他点点头,冲银行旁边的巷口指了指:“咱到那去。”

三人来到巷子里,黄牛搭讪道:“朋友,看你面生,是从哪儿来的?”

“我们从美国来。”关璐替刘彦直回答。

“美国哪儿,纽约么?”黄牛露出无限向往的神情。

忽然一声怒吼传来:“不许动!”穿白警服的公安如同神兵天降,将他们堵在巷口里。

刘彦直一把拉住关璐,夺路而逃,面前一个年轻警察扑过来抓他,被他灵巧的躲过,脚下一绊,警察摔了个大马趴。

警察追出来的时候,已经不见了那一男一女的人影,只好回去拿黄牛出气,年轻警察掐住黄牛的脖子一顿暴打:“张家福,你屡教不改啊,投机倒把,倒卖外汇,去年大逮捕咋没把你弄进去啊。”

一旁老公安道:“国庆,把他带回所里再收拾。”

……

偏僻的林荫道,刘彦直和关璐惊魂未定,这年头落到公安手里可就完了,没身份证明,携带巨款,九成九会被当成台湾特务办了。

关璐累得气喘吁吁,口干舌燥,忽然看到地上有个亮晶晶的小圆点,赶紧上前捡起来,是一枚铝制的五分钱硬币,麦穗环绕着“伍分”两个字,下面是1975年号,背面是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